❶ 如何考察购物中心,重要性及考察的4大角度
1、做好购物中心考察的重要性
重要性一:
了解购物中心发展与城市演变和需求的逻辑关系,提炼其项目策划定位成功的内在规律,培养商业项目战略把握与理解能力。
重要性二:
调查典型案例,探索其商业定位由来和运营成功经验,发现可供公司借鉴的案例,培养购物中心运营管理思维与操作能力。
重要性三:
与商业运营公司进行交流,学习其管理运作模式,为公司商业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重要性四:
通过考察和学习各城市的主题购物中心,对各项目内功能分区及内部装饰设计有进一步学习,了解商业综合体项目的特点和现阶段的商业模式以及对商品展示的要求, 认识商业综合体在现阶段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了解和借鉴各大商场的优点,在实地考察中发现问题,积累知识,开阔眼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提供素材。
重要性五:
通过对多地项目的考察,能够开阔视野和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知名品牌,同时通过前期沟通能深入和一些品牌商家进行商务对接和洽谈,促使尽快达成合作意向。
2、购物中心考察的4大角度:
考察角度1:商圈+典型项目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从商圈的角度去考察典型项目,那么首先必须对项目所在城市概况、商圈分布与特征进行详细的概括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去考察典型项目本身,所得到的考察结果不仅有利于对城市商圈的客观深入了解,更有助于对典型项目的定位、业态、运营等有更深刻的判断和经验获取。那么,考察商圈+典型项目,要点有哪些呢?
1)城市整体情况分析:
城市概况、主要经济指标、对外交通情况、市内交通、城市战略定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其中,对于三四线不太知名的城市来说,需要考察的内容更多,包括人口构成与分布、经济指标、主导产业、城市区域图、商业现状、城市未来规划等)
2)城市商圈整体考察:
商圈分布、商圈发展特征、形成原因、商业区域、重点商圈 区位鸟瞰图指示各商圈位置,然后介绍商圈等级、主要功能定位、商圈辐射的人群(数量、消费力和消费习惯)、代表商业和在建商业(位置、鸟瞰图和项目基本档案)。
3)单个商圈重点考察:
商圈名称、位置、性质(即商圈定位和档次)、代表商业项目、业态、消费人群及年龄结构。
4)典型项目考察:
项目交通与区位、定位、规划设计、业态组合、面积、层高、每层商铺数量、装饰风格、商业氛围、品牌特色、业态与商铺布置、主力店介绍、商品陈列、主题特色、运营管理、项目总结。
考察角度2:对项目的全面考察
考察要点:
① 基本档案、规划设计概念、项目定位;
② 区位分析(包括人车分流、出租车等候点、通畅回路、道路设置);
③ 外部动线,内部动线;
④ 项目外观,室内空间、中庭、天顶设计风格、店铺设计;
⑤ 业态分析(业态分布、现场照片)、各楼层业态组合与品牌、楼层业态布局、特色业态展示、主力店展示与品牌分析。在此基础上,如果可获取到更详细的信息,可详细考察招商情况,包括引进的首店、商家数量、各业态商家数量占比、品牌组合分析、合作经营模式,以及SWOT分析;
⑥ 节点分析,即考察项目的设计细节与创意,包括建筑外立面、入口门厅、中庭、自动扶梯、电梯间、公共走道、公共卫生间、公共休息区、配套设施,需要通过大量实景照片展示,并配以文字解说与点评,方能勾勒细节优缺点。
考察角度3:同类项目对比考察
案例1:北京西单大悦城等6大项目对比考察
考察对象:西单大悦城、老佛爷购物中心、北京乐天银泰百货、新光天地、芳草地、朝阳大悦城
考察要点与可取之处:
1)人员管理:楼层人员管理、楼层管理大包干、总服务台管理、楼层督导台改服务岛、保洁人员管理
2)环境管理:休息椅变形计、灯光/投影/LED包柱、环保设计及形态各异的垃圾桶、卫生间、绿植、艺术墙体、装修管理、艺术与商品的完美结合
3)导视管理:导视系统——商场内的导航,导视系统——楼层及品牌简介,指示牌,宣传单广告取阅栏、安全警示贴、消防警示贴、安全出口指示地贴
4)营销管理:体验式营销、节日营销、名人营销。
❷ 关于商场提前解约主力店合同事宜
你们这种最好委托律师根据你们跟对方签订的招商合同或者租赁合同起草。百货提前解约那是对方违约,如果超市和百货不是一起绑定的,你们要求超市也退场,除非对方同意,否则就是你们违约。
❸ 商铺投资分析:购物中心商铺投资利弊是什么
购物中心是指一群建筑,是组合在一起的商业设施,按商圈确定其位置、规模,将多种店铺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开发和经营,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投资购物中心商铺有利也有弊。优点:不用操心商铺招租投资收益稳定购物中心有着自己的运营管理特点,所以它需要出售产权式商铺的时候,多采取“带租约销售”或委托统一招商管理的模式。这样,投资者拥有商铺的产权,但不参与商铺招商,甚至在投资者购买商铺之前,商铺就已经被购物中心统一出租。“开发商或物业管理方会按照合约,定期以一定比例将租金交给投资者,这个比例一般为8%~12%,投资者不干预商铺承租方的经营。这种‘带租约销售’或委托统一招商管理的商铺可以自由买卖,不影响商户的经营,同时商户的经营活动也不涉及商铺的产权者——这是购物中心商铺投资的最大优点。而且,从投资收益角度来看,购物中心商铺较为稳定。但是受建筑体量等因素的影响,其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他举例说,就洛阳市场而言,王府井百货的成功运作和新银泰百货的定位缺位、经营不良是一对最好的例子。缺点:命运不能自己把握开发商很重要对购物中心商铺来说,购物中心本身具有的各种条件是商铺投资的因素,其商铺价值更多来自购物中心这个项目的价值,商铺的个性化因素对投资价值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购物中心商铺对开发商的要求较高,要考验他们的招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命运没有把握在自己手中,而要看整个商业中心的‘脸色’,也就是说‘它活了你就活’。”业内人士说。另外,因为开发商回笼资金(即产权分散销售)与管理方商业经营(即统一规划经营)两者是一对矛盾,很多购物中心很容易就出现“一卖就死,一租就乱”的局面,就此,唐斌还表示,购物中心的策划、建立、经营都要在统一的组织体系下运作,必须要有统一的商业形象,以统一经营政策进行运营,这样投资收益才会比较稳健,投资者在投资时要注意选择。
❹ 万达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独到之处
万达在商业地产的杀手锏核心就是订单式地产,万达凭借订单式迅速在全国滚动开疆扩土。一时之间,订单式地产风起云涌,邯郸学步者众。但最后几乎全都铩羽而归,也包括万达。订单地就是地产商和品牌商家签订联合拓展协议,是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模式。万达走到哪里,这些品牌(最初全是跨国品牌)跟到哪里开店。像后来华润系、凯德系、中粮系、深国投系都有订单地产的影子。也就是所谓的成熟商业地产模式的滚动复制。
这种模式在早期可谓是必胜的大绝杀。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背后的问题愈演愈烈。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招商愈来愈难。商业的同质化日趋加重,很多品牌在最后直接表示不再跟风了。因为他们不能做到或承受一个城市有自己的十几二十几家店,这在商业辐射上和品牌经营上是行不通的。但是这些品牌属于物业租售去化率小的品牌,换句话说,这些品牌吃不了多少面积。在商业地产中真正快速去化商业的是主力店,是影院、百货、旗舰店、专业店这些巨无霸商户。主力店在拓展的时候,拓展成本高,所以态度比较审慎,考察周期长。在万达神速迈步的影子中,他们是不会跟着跑的。
但是万达也有自己的过河梯,万达相继成立了院线、百货、Ktv这些去化度极高的吃货。为了弥补在家电行业的软肋,2005年6月万达与国美签订了排他协议,联手拓展家电线下市场。
以售养租的秘密
万达高速扩张的最大的瓶颈应该就是资金瓶颈,购物中心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迅速拓展的风险也太大。万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建筑商垫资、销售回款、租金收入和新物业中长期抵押贷款等。
综合体中,住宅和写字楼部分快速去化带来的资金流。一方面是环节现金流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提高回报率。这一切都建立在万达最初的品牌成功上。现如今万达俨然已经是资本帝国。拥有自己的信托产品和私募渠道。钱似乎并不是问题了?
18个月造城的神话?
从拿地,到开业,18个月的凭空造城都有哪些因素的促成呢?
政府,不看政府脸色的企业一定做不好生意(中国语录)。政府需要什么?换句话说,当政者需要什么?政绩、可观的财政收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自行脑补)。所以我们看万达模式都满足哪些条件。
a) 项目大,拿地转让费可观。
b) 提供大批的就业岗位,这是真的,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最少要解决数以万计的人就业问题。注意,我没夸张。
c) 城市基建的快速更新和商业的繁荣。(插播一个秘闻:在四线城市,如果招商招来沃尔玛、家乐福等,政府返还转让的50%左右。我记得某个项目传闻是1.2亿。)
d) 有个万达,城市又多了一张名片。虽然可乐,这确实真的。城市形象真的。。。。君不见亮化工程全国推广吗?
e) 从长远收益来看,大体量的项目会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和成熟。比如说,万达边上那块地,原来最初值200W/亩.但是万达开业后,政府说,现在不是这个价了。值500W了。同时商业的发展长期带来的税收和复利收益也是很可观的。
f) 这一切全都要在任期内完成,这一句话就是所有的秘密。
❺ 请问高手如何区分百货商场与购物中心的区别 两者之间不同点有哪些
一、客群定位不同
传统百货均有明确的客群定位,而划分定位的依据主要是收入和阶层,因此高端百货、中高端百货、低端百货的定位与百货内商品品类的价格定位基本一致,因此客单价、提袋率等是衡量百货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购物中心却对这些指标的依赖度不同。
购物中心的客群定位是以年龄、喜好、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甚至是社会发展趋势等更多因素指标衡量,抓住某一量级消费群的特有或者潜在消费心理,将有这些相同定位和属性的品牌租户聚集起来,这是购物中心需要考虑的,而单纯的依靠收入和某一阶层,是不足以成功运营一个购物中心的,因此百货与购物中心首要的区别就是客群的定位不同。
二、零售功能不同
零售功能性是传统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同的零售业态所定位的零售功能亦不相同,传统百货一直以服装服饰、鞋帽箱包、化妆护肤品等高毛利的品类为主,将同一品类的商品聚集在一起进行关联销售是传统百货一直坚持的。而购物中心却在租户组合上与百货有明显的差别,购物中心经营的是店铺,店铺经营的是消费者,因此购物中心更加关注它所经营的店铺是什么品牌,品牌的商品是什么。购物中心可以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不同业态有机组合在一起,达到规模效益最大化,因此购物中心的商铺分类与百货的品类划分完全不同。
根本的不同在于,百货是按照品牌提供的商品品类划分,而购物中心按照消费者需求划分,简而言之,百货按供给方划分功能,购物中心按需求方划分功能,按需求市场确定的零售功能是购物中心业态在中国能够有更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五、渠道作用不同
对于零售品牌来讲,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品牌,渠道的选择是品牌发展的首要战略性问题。百货与购物中心作为线下零售的主要渠道,深入研究两者渠道作用的不同是国内本土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截至到2013年底,中国购物中心数量已经达到1729家,无疑购物中心已经是作为零售品牌未来选择的重要渠道。在过去的十年,购物中心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中,数量是衡量渠道标准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零售品牌开始关注购物中心渠道。
一直以来,百货是国内零售品牌拓展的重点渠道,百货的渠道作用体现在百货的自身品牌价值、以促销为形式的销售额提升、联营扣点的抗风险性、与连锁百货共扩张等等。而购物中心的渠道作用体现形式却与百货不同,为零售品牌提供更多的客流,更大的品牌设计空间,更多的类品牌租户附加值,更好的体验环境,更自由的经营方式等等,这些品牌的附加值随着购物中心经营的越成熟而得到更多,这也是成功的购物中心会吸引更多品牌进驻的原因。另外,随着购物中心自身的品牌连锁发展,品牌租户将有更多的拓展机会。
❻ 什么是主力店
记得给我加分啊!!!
主力店一般指的就是对整体项目的带动作用(说白了就是能给商场主要挣钱人气旺的品牌店)例如:苹果专卖店、苏宁电器、家乐福购物超市、JJ(杰克琼斯)等。。。剩下的次主力店你就应该知道什么意思了。主力店相对来说所占面积比较大,次主力店相对所占面积较少的,次主力店会使你的商业很丰富,租金压力也会少很多,这是我的直观感受。(下面的这个案例看完你就知道什么是主力店什么是次主力店了。)
再举例反映一下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代表事例,我05年在正大广场,我做了调整是家庭娱乐购物中心,在调整当中除了建筑形态、立面、内部的动线有调整,我们对主力店和次主力店做了优化,05年底进入的时候有两家特别大的主力店,一家是正大百货,占了4万平,还有一家是3万平米的易初莲花,里面两家主力店已经占掉7万平,当时出租率在50%,12万平米有7万被大主力占掉,这样形成租金很低,品质不高,一个标准的现代化服务中心里面提着很多口袋的阿姨去易初莲花买便宜的用品,所以定位有很大的问题。我们把主力店面积缩小,把正大百货从4万缩写掉1.5万平米,易初莲花缩写到1.5万平米,我们招进了第一家浦东ZARA、HM,包括威尔士健身房、电影院、汤姆熊等等,正大广场的次主力店有10到20家。因为购物中心太大,一到两家主力店会使人流的分布不均匀,我们做出来会分布在东南西北,而且一共是10个楼层,每个楼层都能确保东西两端至少有一家次主力店,使整个购物中心的人流、品质、品牌忠诚度和租约不会那么长,租金高位高一点,通过这样的案例解释一下我体验过的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关系。
❼ 如何评估店面的价值
评估店面价值方式:
商铺本身
1、楼层,一层商铺的价值永远是最高的,投资者选择首层商铺的投资回报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如果投资眼光不错,选择二、三层商铺的投资风险较小,回报也可观。
2、标识,最大限度使得尽可能多的商铺在平面、立面范围内极容易被消费者看到。
3、硬件的通用性,商铺的硬件条件具体指商铺的设计和能源状况等,包括面宽、进深、层高及对消费者的有效引导,还有商铺的水、电、煤气、污水排放等技术性内容,以上因素对商铺的功能影响很大。
4、经营管理模式,这是对商场铺位而言的,这对整个商场的经营和发展影响较大,包括聘请的管理公司、营业时间、服务意识等,市场的运作方式一定要与消费需求相吻合。
5、社会价值,如果是租给一个人管理的商场铺,两人倒班,你解决了两个人的就业,社会价值是2人;如果租给餐饮企业,你的价值可能是20人;如果是租给批发店,联系的是生产厂商及零售,也许价值是200人-2000人。社会价值也是商铺经济价值衡量的参考。
6、其他,土地使用年限、门面宽深比、新旧程度。
商铺的环境
1、趋势。商圈不论大小,分新建、成熟、衰败三种。成熟商圈有稳定收益;新商圈如潜力股,如政府投资不变,收益是更丰厚的;拆迁、衰败的商圈就如买到天花板的股票,前景堪忧
2、周边业态
主力店。如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主力店将带动周边100米之内的商业物业全面“寄生”性升值。 广场,品牌店,在选择投资商铺的时候,看是否有这些品牌进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品牌客户对商铺的选择有严格的商圈评估标准和计算方法,所以他们选择的商铺从经营和发展的潜力上讲肯定是有保证的。其二,知名的品牌客户它本身就具备聚客能力,会影响商圈的形成。所以,在同一个区域选择商铺的时候,这个项目是否有品牌客户非常关键。这基本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项目的优劣。
周边产业结构。周边产业决定周边人群结构,也就决定其消费能力及消费习惯。同时要注意周边产业的变迁的预期,例如金融机构进驻、办公大楼的增多自然造成对周边服务的需求。
❽ 商场和购物中心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
商场和购物中心在设计上的不同,也要看设计者的理念。
❾ 摆脱运营与主力店矛盾:购物中心主力店如何选择
选择主力店要注意项目所处的城市、区域、地区的市场因素,例如百货商店内不适合定位于社区型购容物中心的主力店,而区域性的购物中心一般应选择大卖场、百货店为主力店;一二线城市成熟商圈中的购物中心多以年轻时尚或高档精品的主题来选择主力店的定位,而城市新兴商圈或郊区中的购物中心项目则多以家庭娱乐、和生活配套的主题来选择主力店的定位。
主力店的选择本身就是项目市场定位的直接表现,不同的主力店代表着完全不同的项目定位。因此,在引进主力店前,首先必须要明确购物中心的定位主题,根据该定位确定需要什么类型和档次的主力店来支撑,是否需要组合几家主力店满足一站式消费,以及该主力店的客流是否能被其他店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