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茶點有哪些
1、燒麥
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在日本稱作焼売[1],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
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明末清初起源於北京,後流傳至京、津稱為燒麥,而後至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南北方的燒麥在製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
2、蝦餃
蝦餃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屬粵菜系,蝦餃始創於20世紀初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已經有百年歷史。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
伍村五鳳鄉盛產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製成肉餡。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大)米粉,皮質較厚,但由於鮮蝦味美,很快流傳開來。城內的茶居將蝦餃引進,經過改良,以一層澄麵皮包著一至兩只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
3、腸粉
腸粉源於廣東羅定,目前已在全國傳開,按地理(口味)區分較出名的有廣州的西關腸粉,梅州的客家腸粉,潮州潮汕腸粉,雲浮的河口腸粉,鬱南的都城腸粉等。腸粉是廣州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同時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選之品,老廣記憶中的美食之一。
布拉腸粉是將米漿置於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往經常由流動小販在街角出售齋腸,大部份已轉為鋪位經營,一般會將腸粉切斷,吃時再加入芝麻、甜醬及辣醬調味。注意,豬腸粉與腸粉並非同一類食物,但某些食客會將之混淆。
豬腸粉雖然同是米漿製作,但是卻與腸粉不同,味淡的豬腸粉並無餡料,是由米漿捲成卷狀然後切粒,每粒的橫切面有如樹木的年輪般成不規則的圈狀,配以不同風味的醬油而成。
4、叉燒包
叉燒包是廣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傳統西關名點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蝦餃、干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一。叉燒包是因麵皮內包入叉燒肉餡,故使用此名。
叉燒包的麵皮是用北方常用的發酵面團經過改進而成的。包制時要捏製成雀籠形,因為發酵適當,蒸熟後包子頂部自然開裂,實際上是一種帶有叉燒肉餡的開花饅頭。叉燒包一般大小約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或四個。
5、糯米雞
糯米雞是中國廣東地方特色點心的一種,屬於粵菜菜系,製法是在糯米裡面放入雞肉、叉燒肉、排骨、鹹蛋黃、冬菇等餡料,然後以荷葉包實放到蒸具蒸熟。糯米雞入口充滿著荷葉的清香,咀嚼時黏牙並帶有著雞肉的肉香。
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美食派系林立,光是這糯米雞就分為廣州美食和武漢美食兩種完全不同的製法。武漢的"糯米雞"是專指武漢小吃"糯米雞",該食物由料酒、醬油和香噴噴的肉拌制的糯米飯油炸而成,是一道令食客流連忘返的傳統武漢名小吃。
Ⅱ 茶點小吃中除了餛飩,還有哪些南北通食
茶點是用於茶道過程中份量較小的精雅的食物。飲茶佐以點心,在唐代就有記載。有史料記載,唐代茶宴中的茶點較為豐富。粽子:作法與今相似,玄宗詩雲:「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餛飩:古時的餛飩即現在的餃子,或蒸或煮,味道極美;餅類:皮薄,內有肉餡,煎制而成,外酥內嫩;面點糕餅:種類繁多;蒸筍:放在一個小瓦罐中,與飯同蒸;胡食:如胡餅,搭納,勒漿;消靈炙:是一種很特殊的食物,它用料只取羊褪肉的四兩(最精華的部分)而製成,從字面上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用羊肉烤成的食物,至於烤肉里放些什麼調料就不得而知。這種叫作「消靈炙」的茶點是僅供皇帝食用的珍品,唐懿宗時同昌公主出嫁後,皇帝賜御饌,其中就有消靈炙,它適於貯藏,「雖往署毒,終不敗臭。」小天酥:是一種用雞或鹿肉剁成碎粒,而後拌上米粉炸成的食物;柿子:唐代重要的果品之一,唐人認為柿子果食甜美,是吉祥長壽的象徵。以上所舉為宮中茶宴之茶點的一部分,唐代茶點之豐富,讓現代人驚嘆。
現在國內的茶點也是品種繁多,根據地域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福建省的閩南地區和廣東省的潮汕地區喜飲功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講究濃、香,所以都要佐以小點心。這些小點心頗為講究,味道可口,外形精雅,大的不過如小月餅一般大小,有帶甜味的綠豆茸餡餅;有椰茸作的椰餅;有金黃如月的綠豆糕;有台灣產的肉脯、肉乾;還有具有閩南特色的芋棗,它是把芋頭先製成泥,而後添加一些調料,用油炸成,外脆內松,香甜可口。另外還有各種膨化食品及蜜餞。平時家人在一起品飲茶點和茶水,其樂融融。客人來時,端上茶水和茶點,氣氛十分寬松,主客交談,也增進了友誼。
老北京也有許多茶館。與南方茶館有所不同,老北京的清茶館較少,而書茶館卻很流行,品茶只是輔助性的,聽評書才是主要的,所以品茶時的茶點多為瓜子等零嘴,很是隨意。在北京有一種茶館叫「紅爐館」,其茶點就比較系統,主要是受清朝宮庭文化所影響,茶館設有烤餑餑的紅爐,作的全是滿漢點心,小巧玲瓏,有大八件,小八件,有北京的艾窩窩、蜂糕、排叉、盆糕、燒餅,顧客可邊品茶,邊品嘗糕點。老北京還有一種叫「二葷輔」的,是一種既賣清茶,又賣酒飯的鋪子,其菜可由店鋪出,也可由顧客自帶,所以取作「二葷」,如果那菜也能叫茶點的化,也算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廣東的早茶風靡全國各地,廣東早茶其實是以品嘗美味為主,以品茶為輔的一種品飲習俗的延伸。早茶中茶點之多,讓人數不勝數,口味有甜有咸,人各取所好,非常隨意,而每一份茶點都小巧精緻,如蝦餃、蛋撻、七彩蛋卷以及各式小菜都以色、香、味俱全而受到各層人士的歡迎。
下午茶這個概念大約形成在西元18 世紀中葉的英國,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種晚餐之前的止飢方法。英國貴族的晚餐吃得晚,通常都要到晚上八點之後。所以在中餐與晚餐之間,受不了飢餓的人,就開始找些東西來果腹,香濃的溫熱紅茶加上糖,或者牛奶(這就成了奶茶),再配上可口的茶點,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慣例。而這樣的午茶慣例,到底都會吃那些美食呢?根據亞都麗致飯店英式午茶點心師傅的說法,傳統英式午茶總是在三層銀盤上擺滿了令人食指大動的佐茶點心,一般而言,有著三道精美的茶點:最下層,是佐以熏鮭魚、火腿、小黃瓜的美乃滋的條型三明治;第二層則放英式圓型松餅搭配果醬或奶油;最上層則是放置令人食指大動的時節性的水果塔。
午茶時間最適合的茶點,有一般眾所皆知的松餅、三明治、水果塔之外,像是歐式小點中以細致爽口著名的瑪德蓮蛋糕、醇厚香郁的起士蛋糕、蘇格蘭蛋糕、法式貓舌餅或可麗餅、各式手制餅乾、千層派、巴黎圈等都是很適合在午茶時間品嘗。此外熱騰騰的各式酥盒、香烤煎餅,還有沁涼香郁的冰淇淋都是TeaTime最佳的良伴呢!
Ⅲ 又哪些好吃又簡單易做的西餐正餐
幾種西餐的簡單做法! 【菜名】煎牛排 【原料】 牛排,蔥頭汁,黃酒,雞蛋,辣醬油,蕃茄沙司,黃瓜片、土豆條或生菜和蕃茄片。 【製作過程】 ①將牛排切成10克重的小塊,逐塊用刀拍成 1寸半直徑的圓薄片,隨即用刀斬幾下,再把肉修圓,把牛排逐片放入用蔥頭汁、黃酒等調成的鹵汁內拖一拖,取出腌五分鍾,再用蛋糊塗拖; ②下熱油鍋兩面煎成金黃色,烹上辣醬油和蕃茄沙司,翻幾下出鍋裝盆,配以黃瓜片、土豆條,或生菜和蕃茄片上席即可。 【菜名】烤牛排 【原料】 凈牛排500克,鹽、糖、胡椒、醬油、酒、味精適量。 【製作過程】 ①牛排用刀拍,用鹽、糖、胡椒等調味品腌半小時; ②牛排放在烤架上入箱烘烤,先烤25分鍾,再翻轉烤10分鍾即可。 【菜名】德式土豆餅 【原料】 豆餅250克、雞蛋1個,麵粉50克、細蔥末15克、植物油100克、鹽、胡椒面各適量、黃油少許。 【製作過程】 1.將土豆洗凈去皮,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上火煮約40分鍾,煮到軟爛,潷出水,把土豆搗碎成泥。放上雞蛋,鹽、胡椒面,麵粉25克,並混合均勻。 2.將蔥切成末,放在黃油里炒黃,倒入土豆泥中,再混合均勻。 3.在一面板上撒上麵粉,把土豆泥分成三份,全滾上麵粉,用刀按成兩頭尖,中間寬的橢圓餅形,用刀在中間按一條約,在邊上再交替的安幾個短紋;呈樹葉狀。 4.將煎盤上火,放入少許植物油燒熱,把土豆餅下入,煎成金黃色即可。然後碼放在一個煎盤里、入爐烤幾分鍾,土豆餅豉起、鏟入盤中,即成。食用時可淋上酸奶油或少許黃油。 【菜名】基礎色拉 【原料】 土豆750克,胡蘿卜75克,雞蛋150克,鮮黃瓜150克,豌豆50克; 附料 馬奶司75克,奶油50克,鹽適量,辣醬油10克,胡椒粉、味精少許;(其實用色拉醬就行了) 【製作過程】 (1)土豆、胡蘿卜洗凈,放入鍋內加水(水沒過實物)煮熟,取出晾涼;土豆去皮,與胡蘿卜一起切成小片或丁。 (2)雞蛋洗凈,放水中煮熟,取出,用涼水沖涼,去皮,先一切兩半,再切成小片或丁。 (3)鮮黃瓜洗凈,去皮去籽,切成小片或丁。 (4)以上各料和附料一起攪拌均勻,裝入容器,放入冰箱即可。 幾種西餐甜點做法 紅果酪 用料: 紅酸豆300克,砂糖250克,玉米粉50克,清水1500克,(如無紅酸豆,可用紅果代替)。 紅果酪 做法: 1.將紅酸豆擠碎,上鍋加水煮20分鍾,用蘿過至另一鍋內,加砂糖上火熬開, 2.將玉米粉用少許水解開,倒入盛紅酸豆的鍋內燒開,熬至不稀不稠即可出鍋,倒入盆內,放冰箱中涼透即成 3.上台時,將吉協力盛入冰淇淋碗內 特點:色粉紅,味甜酸 燴水果 用料: 鴨梨500克,香蕉蘋果500克,小紅橘子250克,砂糖300克,香桃25克。 燴水果 做法: 1. 將蘋果,梨去皮,去核,洗凈,切成2厘米大的斜角塊或方塊,橘子去皮,摘盡白膜,洗凈 2. 往鋼精鍋注入水約1000克,上火燒開,下入梨塊煮10分鍾,下入蘋果,砂糖,香桃再煮約10分鍾,下入橘子,見開取下,將香桃揀去,用涼水拔涼,然後倒入瓦缸,入冰箱冰涼 3. 上台時用玻璃碗裝 特點:汁甜而稍酸,水果清香 蘋果排 用料: 黃油100克,砂糖200克,雞蛋100克,麵粉200克,蘋果850克,桂皮粉,香草粉,發酵粉各少許。 蘋果排 做法: 1. 將黃油用木棍砸軟,和砂糖(100克),雞蛋50克,香草粉,發酵粉調勻,放入麵粉和成油麵,用2/3的油麵擀成一片,放入排盤,入爐烤至九成熟取出,作為排底, 2. 將蘋果去皮,去核,切成薄片,放入砂糖100克拌勻,稍浸去其水分,再加入桂皮粉拌好,擺在排底攤平 3. 將其餘的油麵擀成圓片,蓋在蘋果上面,刷上雞蛋用花推子劃上花紋,入爐烤熟,涼後切成三角形塊12塊。 特點:色金黃,清香爽口,茶點,飯點均可用。 香桃排 用料: 黃油65克,砂糖300克,雞蛋300克,麵粉120克,玉米粉65克,牛奶500克,香桃粉50克,香草粉,發酵粉各少許。 香桃排 做法: 1. 將雞蛋(250克)打開,把蛋清,蛋黃分開, 2. 將黃油用木棍砸軟,和砂糖(50克),雞蛋(50克),香草粉,發酵粉調勻,加入麵粉和好,擀成一個圓片,放在圓排盤內,入爐烤熟 3. 將蛋黃(120克),砂糖(200克),玉米粉,香桃粉放入鍋內攪勻,再注入牛奶上火熬開,倒入排底攤平,晾涼,將蛋清(120克)用抽條抽起,在排上先抹一層蛋清,再擠上蛋清花,花上撒勻砂糖(50克),入爐烤成金黃色即可出爐,涼後,切三角形塊12塊。 特點:色金黃,味甜香,茶點,飯點均可用。 紅汁梨 用料: 煙台梨150克,砂糖30克,羅木酒15克,香桃,楊梅色各少許。 紅汁梨 做法: 1. 將梨去皮(帶把,帶核)洗凈,入鍋加水,加入砂糖,香桃,上火煮20分鍾左右取出晾涼 2. 往煮梨的原汁中倒入羅木酒,楊梅色,兌成紅汁 3. 上台時,將煮梨放入杯內,澆上紅汁即成。 特點:甜香綿軟,帶有清香味。
Ⅳ 廣州點都德的茶點有什麼推薦的嗎哪個最受歡迎
對於愛吃甜食的我來說,當然是推薦冰榴槤甜點啦。冒著乾冰干起來又Q又涼爽,外邊的內糯米皮彈牙,容里邊的奶油輕盈細膩,榴槤味十足,冰冰涼涼,入口香甜無比。干蒸也是吃過的干蒸里最新鮮好吃的了,蝦肉巨大顆,蟹子點綴,馬蹄肉餡鮮甜,外皮勁道,是包點類的最愛了。煎餃酥脆金黃,賣相誘人,口感不錯,味道也很濃郁。蒸馬蹄牛肉丸也巨好吃!超大一塊肉圓,裡面有鮮甜脆爽的馬蹄粒,有香濃的牛肉,汁水豐富,鮮美無比。
Ⅳ 到台灣必買的十樣東西有哪些
到台灣必買的十樣東西有葯妝護膚品、隱形眼鏡、化妝品、服飾、茶葉、咖啡、糕點、太陽餅、台灣珊瑚、台灣玉。
康是美是台灣鋪店最多的葯妝店,每條街上好幾家,錯過了這家那就下個路口接著逛咯。不過,每個店面的優惠力度都不太一樣,建議大家直接去台北的忠孝東路那家購買,采購金額超過 2000 台幣可以當場退稅。
糕點,台灣被稱為美食天堂,因此食品絕對是饋贈親友的上上選。 這其中,獨特的糕餅、名點絕對最受大家歡迎。鳳梨酥目前在大陸已經擁有的一定的知名度,其實此類點心的品種多多,例如香蕉酥、釋迦酥等等。
太陽餅,是台中的特產,又被稱作酥餅,是一種甜餡薄餅,酥脆的多層次餅皮,加上香甜不粘牙的麥芽內陷。味道香甜可口,不膩不粘。太陽餅的形狀近似圓形,餅皮酥而易碎,食用時容易掉落;多半為直接食用配濃茶之茶點,也有置放餅在碗內,沖泡熱開水呈現粥樣吃喝。
Ⅵ 喝茶時,吃什麼茶點最合適
茶點是用於茶道過程中份量較小的精雅的食物。飲茶佐以點心,在唐代就有記載。有史料記載,唐代茶宴中的茶點較為豐富。粽子:作法與今相似,玄宗詩雲:「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餛飩:古時的餛飩即現在的餃子,或蒸或煮,味道極美;餅類:皮薄,內有肉餡,煎制而成,外酥內嫩;面點糕餅:種類繁多;蒸筍:放在一個小瓦罐中,與飯同蒸;胡食:如胡餅,搭納,勒漿;消靈炙:是一種很特殊的食物,它用料只取羊腿肉的四兩(最精華的部分)而製成,從字面上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用羊肉烤成的食物,至於烤肉里放些什麼調料就不得而知。這種叫作「消靈炙」的茶點是僅供皇帝食用的珍品,唐懿宗時同昌公主出嫁後,皇帝賜御饌,其中就有消靈炙,它適於貯藏,「雖往署毒,終不敗臭。」小天酥:是一種用雞或鹿肉剁成碎粒,而後拌上米粉炸成的食物;柿子:唐代重要的果品之一,唐人認為柿子果食甜美,是吉祥長壽的象徵。以上所舉為宮中茶宴之茶點的一部分,唐代茶點之豐富,讓現代人驚嘆。
現在國內的茶點也是品種繁多,根據地域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福建省的閩南地區和廣東省的潮汕地區喜飲功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講究濃、香,所以都要佐以小點心。這些小點心頗為講究,味道可口,外形精雅,大的不過如小月餅一般大小,有帶甜味的綠豆茸餡餅;有椰茸作的椰餅;有金黃如月的綠豆糕;有台灣產的肉脯、肉乾;還有具有閩南特色的芋棗,它是把芋頭先製成泥,而後添加一些調料,用油炸成,外脆內松,香甜可口。另外還有各種膨化食品及蜜餞。平時家人在一起品飲茶點和茶水,其樂融融。客人來時,端上茶水和茶點,氣氛十分寬松,主客交談,也增進了友誼。
老北京也有許多茶館。與南方茶館有所不同,老北京的清茶館較少,而書茶館卻很流行,品茶只是輔助性的,聽評書才是主要的,所以品茶時的茶點多為瓜子等零嘴,很是隨意。在北京有一種茶館叫「紅爐館」,其茶點就比較系統,主要是受清朝宮廷文化所影響,茶館設有烤餑餑的紅爐,作的全是滿漢點心,小巧玲瓏,有大八件,小八件,有北京的艾窩窩、蜂糕、排叉、盆糕、燒餅,顧客可邊品茶,邊品嘗糕點。老北京還有一種叫「二葷輔」的,是一種既賣清茶,又賣酒飯的鋪子,其菜可由店鋪出,也可由顧客自帶,所以取作「二葷」,如果那菜也能叫茶點的化,也算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廣東的早茶風靡全國各地,廣東早茶其實是以品嘗美味為主,以品茶為輔的一種品飲習俗的延伸。早茶中茶點之多,讓人數不勝數,口味有甜有咸,人各取所好,非常隨意,而每一份茶點都小巧精緻,如蝦餃、蛋撻、七彩蛋卷以及各式小菜都以色、香、味俱全而受到各層人士的歡迎。
下午茶這個概念大約形成在公元18 世紀中葉的英國,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種晚餐之前的止飢方法。英國貴族的晚餐吃得晚,通常都要到晚上八點之後。所以在中餐與晚餐之間,受不了飢餓的人,就開始找些東西來果腹,香濃的溫熱紅茶加上糖,或者牛奶(這就成了奶茶),再配上可口的茶點,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慣例。而這樣的午茶慣例,到底都會吃那些美食呢?根據亞都麗致飯店英式午茶點心師傅的說法,傳統英式午茶總是在三層銀盤上擺滿了令人食指大動的佐茶點心,一般而言,有著三道精美的茶點:最下層,是佐以熏鮭魚、火腿、小黃瓜的美乃滋的條型三明治;第二層則放英式圓型松餅搭配果醬或奶油;最上層則是放置令人食指大動的時節性的水果塔。
午茶時間最適合的茶點,有一般眾所皆知的松餅、三明治、水果塔之外,像是歐式小點中以細致爽口著名的瑪德蓮蛋糕、醇厚香郁的吉士蛋糕、蘇格蘭蛋糕、法式貓舌餅或可麗餅、各式手制餅干、千層派、巴黎圈等都是很適合在午茶時間品嘗。此外熱騰騰的各式酥盒、香烤煎餅,還有沁涼香郁的冰淇淋都是TeaTime最佳的良伴呢!
Ⅶ 茶點有哪些
1、燒麥
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在日本稱作焼売 [1] ,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
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明末清初起源於北京,後流傳至京、津稱為燒麥,而後至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 ;南北方的燒麥在製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
2、蝦餃
蝦餃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屬粵菜系,蝦餃始創於20世紀初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已經有百年歷史。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
伍村五鳳鄉盛產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製成肉餡。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大)米粉,皮質較厚,但由於鮮蝦味美,很快流傳開來。城內的茶居將蝦餃引進,經過改良,以一層澄麵皮包著一至兩只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
3、腸粉
腸粉源於廣東羅定,目前已在全國傳開,按地理(口味)區分較出名的有廣州的西關腸粉,梅州的客家腸粉,潮州潮汕腸粉,雲浮的河口腸粉,鬱南的都城腸粉等。腸粉是廣州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同時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選之品,老廣記憶中的美食之一。
布拉腸粉是將米漿置於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往經常由流動小販在街角出售齋腸,大部份已轉為鋪位經營,一般會將腸粉切斷,吃時再加入芝麻、甜醬及辣醬調味。注意,豬腸粉與腸粉並非同一類食物,但某些食客會將之混淆。
Ⅷ 關於茶點
茶點是用於茶道過程中份量較小的精雅的食物。飲茶佐以點心,在唐代就有記載。有史料記載,唐代茶宴中的茶點較為豐富。粽子:作法與今相似,玄宗詩雲:「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餛飩:古時的餛飩即現在的餃子,或蒸或煮,味道極美;餅類:皮薄,內有肉餡,煎制而成,外酥內嫩;面點糕餅:種類繁多;蒸筍:放在一個小瓦罐中,與飯同蒸;胡食:如胡餅,搭納,勒漿;消靈炙:是一種很特殊的食物,它用料只取羊褪肉的四兩(最精華的部分)而製成,從字面上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用羊肉烤成的食物,至於烤肉里放些什麼調料就不得而知。這種叫作「消靈炙」的茶點是僅供皇帝食用的珍品,唐懿宗時同昌公主出嫁後,皇帝賜御饌,其中就有消靈炙,它適於貯藏,「雖往署毒,終不敗臭。」小天酥:是一種用雞或鹿肉剁成碎粒,而後拌上米粉炸成的食物;柿子:唐代重要的果品之一,唐人認為柿子果食甜美,是吉祥長壽的象徵。以上所舉為宮中茶宴之茶點的一部分,唐代茶點之豐富,讓現代人驚嘆。
現在國內的茶點也是品種繁多,根據地域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福建省的閩南地區和廣東省的潮汕地區喜飲功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講究濃、香,所以都要佐以小點心。這些小點心頗為講究,味道可口,外形精雅,大的不過如小月餅一般大小,有帶甜味的綠豆茸餡餅;有椰茸作的椰餅;有金黃如月的綠豆糕;有台灣產的肉脯、肉乾;還有具有閩南特色的芋棗,它是把芋頭先製成泥,而後添加一些調料,用油炸成,外脆內松,香甜可口。另外還有各種膨化食品及蜜餞。平時家人在一起品飲茶點和茶水,其樂融融。客人來時,端上茶水和茶點,氣氛十分寬松,主客交談,也增進了友誼。
老北京也有許多茶館。與南方茶館有所不同,老北京的清茶館較少,而書茶館卻很流行,品茶只是輔助性的,聽評書才是主要的,所以品茶時的茶點多為瓜子等零嘴,很是隨意。在北京有一種茶館叫「紅爐館」,其茶點就比較系統,主要是受清朝宮庭文化所影響,茶館設有烤餑餑的紅爐,作的全是滿漢點心,小巧玲瓏,有大八件,小八件,有北京的艾窩窩、蜂糕、排叉、盆糕、燒餅,顧客可邊品茶,邊品嘗糕點。老北京還有一種叫「二葷輔」的,是一種既賣清茶,又賣酒飯的鋪子,其菜可由店鋪出,也可由顧客自帶,所以取作「二葷」,如果那菜也能叫茶點的化,也算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廣東的早茶風靡全國各地,廣東早茶其實是以品嘗美味為主,以品茶為輔的一種品飲習俗的延伸。早茶中茶點之多,讓人數不勝數,口味有甜有咸,人各取所好,非常隨意,而每一份茶點都小巧精緻,如蝦餃、蛋撻、七彩蛋卷以及各式小菜都以色、香、味俱全而受到各層人士的歡迎。
下午茶這個概念大約形成在西元18 世紀中葉的英國,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種晚餐之前的止飢方法。英國貴族的晚餐吃得晚,通常都要到晚上八點之後。所以在中餐與晚餐之間,受不了飢餓的人,就開始找些東西來果腹,香濃的溫熱紅茶加上糖,或者牛奶(這就成了奶茶),再配上可口的茶點,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慣例。而這樣的午茶慣例,到底都會吃那些美食呢?根據亞都麗致飯店英式午茶點心師傅的說法,傳統英式午茶總是在三層銀盤上擺滿了令人食指大動的佐茶點心,一般而言,有著三道精美的茶點:最下層,是佐以熏鮭魚、火腿、小黃瓜的美乃滋的條型三明治;第二層則放英式圓型松餅搭配果醬或奶油;最上層則是放置令人食指大動的時節性的水果塔。
午茶時間最適合的茶點,有一般眾所皆知的松餅、三明治、水果塔之外,像是歐式小點中以細致爽口著名的瑪德蓮蛋糕、醇厚香郁的起士蛋糕、蘇格蘭蛋糕、法式貓舌餅或可麗餅、各式手制餅乾、千層派、巴黎圈等都是很適合在午茶時間品嘗。此外熱騰騰的各式酥盒、香烤煎餅,還有沁涼香郁的冰淇淋都是TeaTime最佳的良伴呢!
Ⅸ 喝普洱茶可以搭配什麼茶點
飲酒必有佐酒之物,飲茶也必須佐以點心,這種茶點配茶的搭配現在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飲茶的同時搭配合適的茶點,能更好的陪襯茶的口感,讓品飲過程顯得更愉悅。
那麼普洱茶該搭配什麼樣的茶點?
喜歡普洱茶的人通常都喜歡那股特別的陳味,它的魅力在於越陳越香越有歲月的氣息。往茶壺中投入茶葉,從沸水落下的那一刻起,屋子裡就充滿了一種帶著類似土壤的濃郁香味,茶湯圓潤緊實到像顆水球,而且極其耐泡,喝了幾小杯,已經彷彿能感覺到普洱超級的消滯、消脂功能。便覺得如果要給普洱茶搭配茶點,不能那樣拘謹,大可以用一些甜香肥美的點心來伴其左右。
因為喝了普洱容易有飢餓感出現,會出現暈茶,糖分高的點心能很好地讓胃口得到安慰,況且,普洱比較厚重的味道也能很好地包容甜度高和偏油的點心,使得它們在入口後不那麼甜膩,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味覺的提升。
在眾多的配茶食品中搜索一番,蘇州的傳統點心卻是最合適的,獨有另一番風味的「濃油赤醬」。例如豆沙餡的米糕,這樣的點心與普洱堪稱絕配,除了在食用的時候不會覺得太過甜膩之外,茶水也幫助解滯消化,哪怕再多吃幾塊都不怕。
搭配法則同樣適合:老岩茶、沱茶、紅茶。濃郁的老岩茶泡到二十多泡依然有滋有味,所以慢斟慢飲的同時需要偏甜的點心來配合。
推薦茶點:如意涼糕、米糕。
喜歡喝普洱茶的你,或許是因為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又或許是因為普洱茶的醇厚口感?歷經歲月陳化的普洱茶,適合搭配糖分高的甜點。
茶配茶點,讓你愛上這個享受的過程。普洱茶該搭配什麼樣的茶點更完美
Ⅹ 中國飲食禮儀有哪些
飲食禮儀,源遠流長,是社會文明的具體體現之一。
每個民族在長期的飲食生活實踐中,都會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規范化飲食禮儀。中國飲食禮儀,數千年來由上到下成規成矩,以一貫之,成為中國一種文化現象的特徵,據文獻記載可知,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曾經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和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而當代世界的飲食禮儀甚為規范,尤其在正式宴會中更顯得井井有條,發揮著重要的用作。餐飲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中國餐飲文化很豐富,中國人熱情好客,很講究餐飲禮儀。
目錄:
一、 中國古代餐飲禮儀 二、 現代中餐禮儀
(一)中國餐飲(宴會)類別
(二)中餐宴請禮儀
1用餐地點的選擇 2 點菜禮儀 3 中國酒知識 4 餐桌擺放禮儀
(三)餐具使用禮儀
(四)用餐禮儀 1.座次安排 2.上菜程序 3.夾菜、敬酒、喝湯特別注意 4.賓主禮儀 5.餐桌上如何說話 6.餐桌禮儀
中餐禮儀正文:一、中國古代餐飲禮儀
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有這樣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台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
同時,中國古代,在飯、菜的食用上都有嚴格的規定,通過飲食禮儀體現等級區別。如王公貴族講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麥,魚宜漲,凡君子食恆放焉。而貧民的日常飯食則以豆飯藿羹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有菜餚二十餘種。凡王之饋,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瓮。這告訴我們,進獻王者的飲食要符合一定的禮教。《禮記·禮器》曰: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民間平民的飲食之禮則鄉飲酒之禮,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鄉飲酒,是鄉人以時會聚飲酒之禮,在這種慶祝會上,最受恭敬的是長者。禮產生於飲食,同時又嚴格約束飲食活動。不僅講求飲食規格,而且連菜餚的擺投也有規則《禮記·曲禮》說:「凡進食之禮,左餚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疏醬處內,蔥片處右,酒漿處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i]這套規則在《禮記·少儀》中也有詳細記載。
在用飯過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縟禮。《禮記·曲禮》載: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歌,毋吒食,毋嚙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齒。客絮羹,主人辭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辭以簍。濡肉齒決,於內不齒決。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坐。[ii]
二、現代中餐禮儀
(一)中國餐飲(宴會)類別
餐飲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中餐宴會是指具有中國傳統民族風格的宴會,遵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禮儀規范。
宴請活動就其目的性質而言,大約分為三種:一種是禮儀性質的,如為迎接重要的來賓或政界要員的公務性來訪;為慶祝重大的節日或舉行一項重要的儀式等舉行的宴會,都屬於禮儀上的需要,這種宴會要有一定的禮賓規格和程序。另一種是交誼性的,主要是為了溝通感情、表示友好、發展友誼,如:接風、送行、告別、聚會等。再一種是工作性質的,主人或參加宴會的人為解決某項工作而舉行的宴請,以便在餐桌上商談工作。
這三種情況又常交相為用兼而有之。宴會的目的形式性質不同,但賓主所遵循的基本禮儀是一致的。
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宴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兩種類型。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於到場人數、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於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於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於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餚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二)中餐宴請禮儀
1.用餐地點的選擇
吃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最好的辦法,因此餐廳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用餐空間,用餐地點的選擇直接影響著餐宴的效果。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地大物博的疆域和歷代的風流人物,都成了各類餐廳取之不盡的素材,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以特定的歷史朝代為主題
帶有濃厚的歷史韻味,在菜餚、裝飾和服務等方面,都盡顯歷史風貌,如大唐酒樓、清宮御膳房等。
(2)以特定的地方菜色為主題
很多餐廳都是選擇眾多菜系中的一種,作為制定菜單、裝飾布置和服務的基礎,形成了以地方菜系為主題的餐廳。如黔湘閣、蘇浙匯。
(3)以風景名勝為餐廳布置的主題
通過壁畫、雕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裝飾等,突出餐廳的主題。對於既想享受美味佳餚,又想領略名勝風光的人,這是絕好的選擇。如長城廳、敦煌宮、西湖軒、梅龍鎮等。
(4)以花草植物為主題
以盆栽、木刻、壁畫等為客人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如桃園、梅苑、芙蓉樓等。
(5)以歷史文學為主題
根據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素材,進行改編或取其諧音,如川國演義等吃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最好的辦法。
商務宴請,選擇用餐地點時主要考慮,是否能降低彼此的戒備心,創造無壓力的就餐氛圍。燈光要暗淡些,並演奏朦朧的音樂。客戶的視線應當被一個屏風或一個巨大的綠色植物擋住,這樣才能使客人聚精會神,容易獲得有利的決定。
2.點菜禮儀
根據我們的飲食習慣,與其說是「請吃飯」,還不如說成「請吃菜」。所以對菜單的安排馬虎不得.很多人請客吃飯,對各個菜系尚不熟悉,就經常會出現「亂點鴛鴦譜」的情況。目前,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八大菜系是魯、川、粵、閩、蘇、浙、湘、徽。有人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它們的特色描繪得淋漓盡致: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壯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不同的菜餚,也有不同的烹調方法,比如:燜就是將煎、炸、炒或水煮的原料,加入醬油、糖等調味汁,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長時間加熱。製品形態完整,不碎不裂。燴就是將加工成片、絲、條、丁的多種原料一起用旺火製成半湯半菜的菜餚。此外,還有烘、煮、炸、烤、滾、爆、蒸、燉、煨等方法。了解基本的烹調技巧,也有助於點出主賓雙滿意的菜單。
一般情況下,一頓標準的中餐菜單結構包括:
·前菜(開胃菜)
·湯(羹湯)
·主菜(大菜)
·面類或米飯
·點心(甜點)
開胃菜通常是四種冷盤組成的大拼盤。有時種類可多達十種。最具代表性的是涼拌海蟄皮、皮蛋等。有時冷盤之後,接著出四種熱盤。常見的是炒蝦、炒雞肉等。不過,熱盤多半被省略。主菜緊接在開胃菜之後,又稱為大件、大菜,多於適當實際上桌。如菜單上註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主菜的道數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數,因為,中國人認為偶數是吉數。在豪華的餐宴上,主菜有時多達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這些菜餚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種烹調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順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濃膩交互搭配,或干燒、湯類交配列為原則。最後通常以湯作為結束。點心指主菜結束後所供應的甜點,如餡餅、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後則是水果。
做東招待時,可請客人點菜,或請女士先點。
·在安排菜單時,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 如宗教的飲食禁忌,「三高」患者出於健康原因的禁忌,喜歡吃辛辣食物等地域偏好。
·先決定主菜再搭配其他,主菜代表著品位,也代表了主人的「立場」,也就是「預算價位」,因此主菜點什麼,作東者應有主見。
·當天的特色菜可以附加在菜譜上,也可以用立式菜單放在檯面上,有時還在餐廳的門口用廣告形式陳列。特色菜可能是原料過剩的品種,也可能是是時令菜或廚師的拿手菜。如果它是剩餘菜或時令菜時,通常是比較便宜的,可以適當選擇。
3.中國酒知識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古人飲酒的豪放胸襟,難以言喻的情感一覽無余,中國也是古老的釀酒國家。我們的祖先最早是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含糖的野果也會自然發酵成酒的。自古就有「猿猴造酒」的傳說,說的是生活在山林中的猿猴造酒,將吃剩的果子集中堆放起來,由於附在果皮上的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成熟的果子自然發酵, 便釀成了原始的酒,稱之為「猿酒」。
酒是常用的飲品,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常見的可分為白酒、黃酒、啤酒、保健葯酒幾大類:
·白酒是餐宴場合的情感催化劑。中國傳統的八大名酒包括貴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五糧液、四川劍南春、安徽古井貢酒、江蘇洋河大麴、貴州董酒、瀘州老窖特曲
·黃酒:紹興加飯酒、龍岩沉缸酒等
·啤酒:有生啤酒、干啤酒、黑啤酒等若干種
·保健葯酒:山西竹葉青等
斟啤酒時應先慢倒,接著猛沖,最後輕輕抬起瓶口,其泡沫自然高涌,汽泡保持了啤酒的新鮮美味,一旦泡沫消失,香氣減少,則苦味必加重,有礙口感。
·中餐常以開杯酒作為宴請開始的標志,宴席開始時,主人舉杯敬所有來賓,這個時侯,無論會不會喝酒,都要舉杯淺酌,不宜推拒,它代表了主人的謝意與祝福。
·當主人起立敬酒時,所有來賓也應起立回敬,這是基本禮節。
·向長輩或上級敬酒時,宜雙手捧杯,起立敬酒。
·許多酒國英雄,喝酒時仰起脖子,將整杯酒滴酒不剩的倒進喉嚨里,雖然豪氣萬千,卻很不雅觀。
4.餐桌擺放禮儀
每個人座位面前都擺有筷子、湯匙、取菜盤子、調味盤、湯碗、茶杯、酒杯等。有時也會備有放置骨頭的器皿或餐巾。筷子,多使用柱形長筷。以往會以象牙、珊瑚製作的筷子作為地位的象徵,不過,今日仿鑲牙的塑膠筷子已相當普遍了。使用長筷子的原因是便於夾菜。湯匙,多為陶瓷製。有時會備置擱置湯匙的湯匙架。取菜盤,是盤緣稍高的中型盤子。有時准備兩只。深碗,開口較深的湯碗。
(二)餐具使用禮儀
和西餐相比較,中餐的一大特色就是就餐餐具有所不同。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平時經常出現問題的餐具的使用。
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須成雙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時候,要注意下面幾個「小」問題:一是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是不是有點倒人胃口?二是和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地舞著筷子。三是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因為這種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四是嚴格筷子的職能。筷子只是用來夾取食物的。用來剔牙、撓癢或是用來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
2.勺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餚、食物。有時,用筷子取食時,也可以用勺子來輔助。盡量不要單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過滿,免得溢出來弄臟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後,可以在原處「暫停」片刻,湯汁不會再往下流時,再移回來享用。
暫時不用勺子時,應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後,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處。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燙,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也不要用嘴對著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涼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裡,或者反復吮吸、舔食。
3.盤子
稍小點的盤子就是碟子,主要用來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被稱為食碟的盤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里取來享用的菜餚的。用食碟時,一次不要取放過多的菜餚,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像是餓鬼投胎。不要把多種菜餚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們會相互「竄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應輕輕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時候不能直接從嘴裡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夾放到碟子旁邊。如果食碟放滿了,可以讓服務員換。
4.水杯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軟飲料時使用。不要用它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進嘴裡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餐巾中餐用餐前,比較講究的話,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濕毛巾。它只能用來擦手。擦手後,應該放回盤子里,由服務員拿走。有時候,在正式宴會結束前,會再上一塊濕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來擦嘴,卻不能擦臉、抹汗。
6.牙簽 盡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行時,用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東西,不要當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後,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簽,更不要用來扎取食物。 (上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