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技發展是利大還是弊大(正反都要,要詳細點)
主持人:眾所周知,科技發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空調、汽車、手機等。可是與此同時科技發展又有他的弊端所在,如手機輻射、空氣污染。今天我們就圍繞「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這個問題展開一場辯論。那麼,辯論現在開始,請正方辯手發言!
正方(一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觀,以前的馬車變成了如今的汽車,油燈變成了電燈……現在想要給國外的朋友送去一份祝福不需要通過漫長的郵遞去發送,只需要輕輕一點擊電子郵件,不到3秒鍾的時間即可發送。電話、手機也為我們的溝通帶來了便利。事實是不是這樣?請反方辯手回答。
反方(一辯):事實確實是這樣。可是大家也知道,科技也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影響。手機輻射使許多人因此患上了疾病。工業廢水污染了原先清澈的河流,讓原來以這些河流賴以生存的動物飲用這些水以後,患病甚至死亡……這難道不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弊端嗎?
正方(二辯)(大聲):請反方辯手不要脫離主題,這是辯論「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不是辯論「科技發展的弊端」!雖然反方辯手所說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科技並不能因此停下前進的步伐呀!夏天非常熱,空調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外面驕陽似火的時候,我們躲在屋子裡享受空調的習習涼風,這難道不是科技所帶來的有利一面嗎?難道我們在屋裡吹空調,你們在屋外扇扇子嗎?(笑)
反方(三辯)(笑):呵呵,看來正方辯手是孤陋寡聞了。空調雖然冬暖夏涼,但是它自身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空調的出現使得一年四季我們都保持在舒服的環境下,正是因為這樣,人類自身對自然溫度的感知越來越弱,因此人類不能適應自然氣候的變化。並且空調排出的氣體是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
正方(一辯):空調並不是一年四季都開,只不過是我們在實在忍受不住的情況下才開,所以對方所說的情況不存在!
反方(二辯):反正只要你一開空調就會破壞臭氧層!
主持人(突然出現):好了,不要吵了,現在在辯論,不是在吵架!辯論繼續!
正方(二辯):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我們要到外地去看一個朋友,路途遙遠,怎麼辦?汽車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汽車、飛機使我們人類的距離越來越近,讓我們不再擔心路上所花時間的問題!
反方(三辯):可是汽車所排出的廢氣也是一個很嚴峻的實際問題,污染了空氣,也污染了環境,你難道願意呆在一個整天烏煙瘴氣的地方嗎?還有,白色污染也是一個問題,由於塑料不宜溶解,扔在土地里,便會污染那一片的土地,而且會被小動物誤食。這種情況很讓人擔憂啊!
……
主持人:辯論結束!對於「 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這個問題雙方辯手都舉例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我來做個總結,科技發展確實給人類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時也應治理由此出現的種種問題,為我們這個地球——人類的家園,更加美好,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B. 改革開放對我們生活上的影響
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
中國自從1978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以來,距今已走過了30多年的風風雨雨。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國家的綜合國力也不斷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伴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可以說這是一種飛躍,這些改變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
先從教育說起吧,教育的改革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我國七七年恢復了高考,文革十年那種單位推薦上大學的工農兵上大學的模式被招生考試代替,使得更多的人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公平的接受教育。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民眾的文化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而教育制度的不斷進步,使得大學已經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專利。從八十年代末開始我國出現了出國留學熱潮,發展到如今許多家長把孩子從初中、高中、和大學都送出國外教育。這樣為我國和世界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掌握現代化知識的各類人才。
再說人們的衣食住行,自從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人們的吃飯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食品、蔬菜,肉、禽、蛋、奶已經是很豐富的了。人們已經不再追求吃的飽,而是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綠色食品,健康食品風行。
以前只有少數食堂和國營飯店,憑糧票定時定點用餐。而現在,飯店林立,星羅棋布於各個社區,有許多餐館24小時營業,你可以吃到各地的美食,城裡那些吃慣了城裡飯的人,還有農家樂可以供你享用。
而人們穿衣也已經擺脫了綠、藍、灰,軍裝、中山裝,大家的衣服已經從趨同、一致變為了追求自由,彰揚個性,表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從交通上來講吧,小時候,馬路上,可以看見的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了。慢慢的摩托車取代了自行車,很快的,電瓶車多了,到了現在,我們出行所採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車。然後是火車、飛機、地鐵、動車等等,看著這些交通工具,一批被另一批取代,我們的出行方便了很多,去的地方也因為主流交通工具的改變而增多。有了火車,我們可以更方便的去遠的地方學習,旅行,工作。有了飛機,我們可以花短時間出國。這些便捷、迅速的交通工具,組成了一張交通網,通往各個方向,並在不停的完善,不斷的深入內部地區。便利的交通節約了人們出行的時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還促進了一些產業的產生與發展。例如,近幾年,物流業、旅遊業等產業的迅速發展,都離不開交通的便利。
現在人民的住房條件也在逐步改善,由原來的簡單平房,磚坯房土坯房筒子樓發展到了現在的公寓、花園式小區、別墅。從人均居住6.7平房米到人均居住23.7平方米。從一家代居住一室到大家庭解體,各個小家過自己的甜蜜的小日子,我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也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過去電話通訊是單位和特權者的事情,人們日常的聯絡多使用書信和電報。現在電報和書信的業務大大萎縮,幾乎每個人家裡都擁有電話,手機的使用也非常普遍。以前的大哥大,十分笨重,攜帶起來麻煩,而且功能少,只能通話。而且數量少,價格高,一般人用不起。如今,手機的相對價格較低,一般人都買得起,也用得起。手機的功能也在不斷的增多,款式更是多樣化。現在的手機攜帶方便,功能齊全,拍照、視頻、導航都有,還有很多像QQ、MSN、飛信等這樣的聊天軟體。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極為方便。當然,也有些煩惱,一是有騷擾電話,還有強制性的垃圾廣告。有時,你正睡覺睡的香甜的時候來了電話,鬧得你睡意全無。
我們的家用電器,從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再到液晶電視機,從有線電視到數字電視,從笨重的台式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家裡的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空調等等一代比一代高級,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這些都是30多年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現在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和博客完成相關信息的查閱和發布,玩網路游戲,完成許多現實世界的事情,像網上購物,網上訂餐,訂火車票,定旅遊線路等。網路已經把世界變得很小,全世界成了一個地球村,網路的發展已經催生了知識經濟的蓬勃興起,為我們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模式和方式,目前知識經濟方興未艾,正是各路英雄大展身手之際。
現在,投資、理財已成為尋常百姓的常識,買股票,投資基金成了許多大爺大媽的工作。保險成為人們新寵,幾乎每個人都買了各種保險,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大病保險,車險,強制性保險,保險推銷員已經滲透到各個角落,盡管我們許多人不喜歡他們的強制推銷,不過在保險業人員的忙碌的身影中,我們每個人都構築了自己的一道保險屏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態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國家鼓勵每個民眾都積極參與保護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閑暇時間植樹種草。在國家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強度下降了50%,城市污水採集中處理率達到6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到45%,森林覆蓋率到30%,城鄉居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而我國產業競爭力的進一步增加,讓優質、高產、高效的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形成和涌現了一大批優勢產業群,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知名品牌。服務業的日益繁榮,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的重要力量,現代服務業主導作用的不斷增強,使得區域發展呈現互聯互動的良好態勢。外貿、技術產業和民營經濟也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社會保障覆蓋面的逐步擴大,使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總的來說,中國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社會生活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廣大人民群眾不但在物質生活得到了極高的提高,在思維方式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大的轉變。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同時全體居民也共享了改革成果。 改革開放的春風,讓人們從溫飽走到了富裕。從吃飽到吃好,從穿暖到穿好,並向著一切更好在發展著。現在的我們,享受著先一輩人奮斗的成果,所有我們要倍加珍惜現在優越的生活環境,同時要保持先輩們艱苦奮斗的品質。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運用現代化技術,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C. 免費的網路營銷方式有哪些
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產品創新營銷創新也未必能破局?
近幾年來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的生意都越來越難做,經營線下的老闆說:互聯網時代大家都網上購物了,線下人工成本高經營成本加大,現在的生意都是熬著過。經營線上的老闆說:網上的流量紅利已經過了,信息泛濫、客流量碎片化、獲客成本也越來越高生意難做。
改革開放到如今已有40年,從1978年以票換物到現在一鍵購物,曾經的計劃經濟到現在的市場經濟再到社群經濟,人們消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一一簡單回顧一下商業時代的迭代。
1.0時代
時間:大概是1978年——2002年這個時期
賺取商品利潤
這個時期「產品」短缺,勞動力充沛又廉價,資源的開發效率低,人們的需求供不應求。當時的市場狀態就是隨便倒賣任何產品幾乎都可以賺到錢。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興起,步入下一個時代。
2.0時代
時間:大約是從2003年開始,
傳統互聯網時代崛起
大部隊開始逐漸進入電子商務時代,這時工業生產方式並沒有發生很大的改變,只是消費者的消費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各種第三方平台將產品、價格、質量一覽無余呈現在網路上,加上第三方平台提供交易保障升級和物流快速發展,商品得到迅速流通。
接下來的這幾年電商發展里程,由於沒有充足的用戶需求數據,導致市面上的產品越來越多,最終產能過剩,所以在這個階段出現大量的傳統工廠倒閉,很多粗放式的生產廠家被淘汰。
3.0時代
增值服務
經過電商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消費水平升級,傳統方式生產的商品越來越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以前大家只想快速找到需要的產品為目的,如今需求已經升級成為屬於自己的「個性好產品」這樣就形成了眾多細分個性化商品為人們提供增值服務。
4.0時代
社交媒體
以前的商品交易都是通過第三方平台,逐漸形成商家和消費者「強信息,弱關系」的狀態。
自媒體的出現打破「強信息,弱關系」轉變成「弱信息,強關系」。雖然整個市場的核心已從物以類聚過渡到人以群分,但是由於社交媒體、各種平台非常多而且搜索引警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信息資源爆炸雜亂,大量錯誤、片面碎片化的信息,嚴重影響我們的思維認知。
5.0時代
信任與社群團隊
由於互聯網的極速發展,大量的資訊真假難辨,想從大量的信息中找出事實的真相和自己想要的完整「有用的資源」非常難,就像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來形容:為什麼學了那麼多知識,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網路上碎片化的資訊,導致我們在網路上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才能找到更完善的「品質」內容。
信任與社群團隊的建設,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馬雲說:如果說中國還有什麼紅利沒有被挖掘的話,信任是未來最大的未開發財富。
有名的經濟學家吳曉波說:不做社群未來將無商可談。
互聯網時代魚龍混雜,耳聽不一定為真,眼見不一定為實,信任的建立在將來對每個人而言都格外的重要。尤其是在網路上,人家憑什麼信任你,為什麼跟你發生「關系」?所有建立群團隊的主要核心就是培育信任,有了信任作為前提才會有成交、裂變等等。
將來誰主導了終端消費團隊,誰就主導了市場,市場上各個行業越分越細海量的群團隊崛起,從設計、原材料、生產、銷售、他們的背後都不只是一家工廠或一個行業,有可能是工廠或行業群。這些群團隊非常善於利用優質內容或其他價值對人的聚合,巧妙運用群眾的力量進行高效整合。未來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群團隊,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生意的。
下一個時代
異業聯盟資源共享。
無數的群團隊小商圈通過聯盟,共享資源形成「計劃經濟」這種商業模式已經逐漸形成,然而還有眾多的中小企業實體商家固執的停留在工業思維,不懂得將產品在前端保本的情況下與異業聯盟實現資源整合,再開通後端盈利渠道。比如我們的旅遊行程、會議策劃就是通過在旅行過程中與實體商家將資源整合實現免費旅遊,再對接到各個行業為大家提供高端的附加價值服務,(列如:某某企業/商家活動期間消費滿999元即可享受5天4夜港澳珠旅遊名額有限)。
在科技技術飛速發展跨界競爭的時代里,人人都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度,不要停留在線性的思維而是全方位多維度主動去展開資源整合,否則,要麼時代的發展逼著你改變,要麼你是怎麼被淘汰的都不知道。
D. 快遞東西不見了怎麼辦快遞公司賠嗎
分析如下:
1、快件丟失,應該找快遞網點負責賠償,不過賠償金額要看你發貨時是否對物品進行了保價。如果保價了,會按保價金額全額賠付。如未保價,一般賠付三倍左右的運費。
2、不過有三種情況是丟失不賠償的:
(1)、不可抗力,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保價的給據郵件的損失除外;
(2)、所寄物品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
(3)、寄件人、收件人的過錯。
(4)改革開放40年網上購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四十七條郵政企業對給據郵件的損失依照下列規定賠償:
1、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2、未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掛號信件丟失、損毀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予以賠償。
E. 改革40周年以來的重大成就認證了那些道理
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一直維持中高速發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GDP在世界排名從1978年的15位(3679億元)提升到現在的世界第二(744127億元)
二、科技教育快速發展
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科研機構面向市場、自我發展的能力越來越強,為經濟建設解決了大量關鍵性技術難題。
科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結果,墨子傳信、神舟飛天、高鐵飛馳、天眼探空、北斗組網、超算發威、移動支付、網上購物……中國正在越來越多的科技領域走進了世界前列甚至世界第一。
三、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快速增長的經濟讓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國家有了錢就可以增加軍費,加快武器研發,從而促進軍事實力不斷提高。
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改革的紅利不斷釋放,村村通、養老制度、醫保制度、扶貧制度等大量民生工程不斷推進,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切實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3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從那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年代到了現在電燈電話、汽車家電都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人民的生活追求早已不僅限於吃飽穿暖,而是開始追求有品質、有品味的生活。
中華民族是世界最勤勞的民族,我們熱愛和平、熱愛國家,我們有智慧、有膽識,照這樣發展下去,只要再給我們幾十年的時間,定會重回那曾經的巔峰!
F. 改革開放30周年的家鄉故事巨大變化的故事要如何寫
看家鄉巨變,為家鄉自豪
江西市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30年前的江西到處是一片低矮的房屋人口也就100多萬,只有前海棧橋一處旅遊景點,是青島的標志。自從1979年中國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青島被列為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最先接受了市場經濟大潮的挑戰和洗禮。
在這改革開放的20年裡,青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小城市發展成七區五市、7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黃島以前是一個以打漁為生的小漁村,經過30年的發展,現在成為了青島最大的港口和經濟開發區。東部開發是青島的又一個亮點,從一個人口稀少、種田打漁的落後村莊群體,一躍成了全國聞名居住、飲食、旅遊的聖地。青島還有全國全世界聞名的品牌,如海爾、海信、雙星等等,最有名的還要數我們的青島啤酒,每年舉辦青島啤酒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世界各地遊客。青島現在的旅遊景點數不勝數,像嶗山、棧橋、五四廣場、魯迅公園還有全國一流的第一海水浴場,石老人海水浴場等......,甚至有許多景點連本地人都未曾去過。這30年的發展,不僅讓青島的經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而且讓人民的生活也發生了質的飛躍。從低矮灰暗的小平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廈,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明顯的提高。教育政策的改革讓學生們安心的讀書不再為失學擔憂。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青島。從我出生到現在,每天都在感受到他的變化。我為家鄉驕傲!我為家鄉自豪!祝福家鄉美麗昌盛,祝福奧帆賽圓滿成功。在未來的明天,我要用所學到的知識,為家鄉的建設、為家鄉的美麗,貢獻我的青春與才華。
你把它改改就行了
G. 改革開放30年來的變化帶解說的圖片至少八張
圖片請在下面地址找
http://news.google.cn/news?hl=zh-CN&newwindow=1&rls=com.google:zh-CN:official_i&q=%E6%94%B9%E9%9D%A9%E5%BC%80%E6%94%BE30%E5%B9%B4%E6%9D%A5%E7%9A%84%E5%8F%98%E5%8C%96&um=1&ie=UTF-8&sa=X&oi=news_group&resnum=4&ct=title
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時代變遷的一種體現,而社會的變遷往往最直接反映在城市。改革開放20多年來,伴隨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生活方式也悄然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
變化之一:消費結構明顯升級,「衣食住行」消費位次發生變化:「食」的消費比重開始讓位於「衣住行」。私房、私車大踏步走進居民生活。城市生活方式日趨「個性化、現代化、多元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絕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開始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化,人們的消費結構也由過去的「溫飽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
首先是"衣食住行"中的消費位次發生了明顯變化:「食」的消費位次開始讓位於"衣住行"。長期以來,衣食住行中的「食」在人們的生活消費中所佔比重最高,居民收入的大部分主要用於解決「吃飯」問題,其他消費很少。如今這一狀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跨過「溫飽線」的城市居民,食品類消費比重逐年下降,城市恩格爾系數已經下降到40%以下。居民的消費重點正在發生轉移:住房、交通、通訊、教育、旅遊等方面的開支明顯增加。人們越來越捨得「花錢買時間」、「花錢買教育」、「花錢買健康」……
城市居民的家庭電腦、電話普及率快速上升,通信消費支出成為居民家庭消費支出增長最快的項目。據統計,2001年城市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34部,家用電腦13台,80%的家庭擁有固定電話。過去被視為"奢侈品"的手機,如今已經成為大眾化的日常用品。在首都北京,手機用戶目前已達600 多萬,平均每2個北京人就擁有一部手機。
中國社科院近期的一項調查表明,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為428元,教育支出的增幅僅次於交通通信支出。北京零點調查公司不久前對上海、武漢、北京、廣州、成都5個城市的一份健身調查顯示,北京平均每個人一年用於體育健身的消費達到888元,不少人一年的健身費用接近5000元。
私房、私車不再是夢。建設部最新消息,90年代以來,城鎮居民已經成為住房投資和消費的主體,個人購買商品住宅的比例超過了93%,居民住房自有率達80%。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稱: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三大汽車交易市場共銷售汽車4·14萬多輛,其中私人購車比例已達90%。
城市生活方式日趨"個性化、現代化、多元化"。人們的衣著從過去注重"結實耐穿"逐步向展示個性風采和與國際時尚"接軌"。上世紀80年代初"街上流行紅裙子"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城市越來越難見"流行色"。
人際交往也日趨"現代化":過去親朋好友逢年過節相互走動,往往是送些食物禮品或"壓歲錢",如今送鮮花賀卡、禮品書籍蔚然成風。據報道,僅北京市2001年春節鮮花就賣了1億元!過年過節方式則呈現"多元化"趨勢:在"回家"過年人潮湧動的同時,選擇"離家"過年的城裡人似乎越來越多。許多城裡人春節舉家到外地度假——南方人到北方看雪,北方人到南方看海,春節出遊人數一年多過一年,今年春節期間,居民出遊就達5158萬人次。新興的"電話、手機簡訊息、網路賀卡"拜年逐漸取代傳統的"串門拜年"。社會學家指出:從另一角度看,現在"年味"有些變淡,恰恰折射出社會生活的進步。
變化之二:擁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休閑"時間,市民生活從"靜態"走向"動態"。生活方式個性分層,"小資"時尚浪漫生活模式引人注目。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收入增長和工作時間縮短,人們擁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休閑時間。
自1995年5月起,我國實行了5天工作制,加上近年來"五一"、"十一"、"春節"延長假和其他假日,職工全年法定休息日(不包括帶薪休假)已經超過110天,1990年中國城市職工平均每日工作時間為7小時19分鍾,1997年下降為5小時37分鍾。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開始走出家門加入"周邊游"、"跨省游"和"出國游"行列,一個個"旅遊黃金周"的涌現,帶給人們新的感覺和快樂。走出家門、走出國門"看世界",被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列入自己安排的"休閑出行表"。
對外開放以來逐漸形成的"都市白領"一族,其生活方式變化尤其顯著,堪稱引領時尚潮流的先鋒。追求時尚品牌服飾、擁有較高學歷和工作收入、思想"前衛"、模仿西方某些生活方式的所謂"小資"生活,近年在大城市逐漸流行。
改革開放中涌現的新階層,使都市生活方式增添了一道獨特的新景觀。改革開放之前,城市居民大部分在全民或集體單位就業,工資收入差距不大,生活方式也基本相同。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得到承認,民營、個體、私營、外資、中外合資等多種經濟形式快速發展,涌現了一批包括科技影視體育明星、企業家在內的"先富人群"。這些被稱為新階層的"富人"中,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提前進入"富裕生活"軌道,過上了與一般市民不一般的生活。高收入使他們擁有轎車、別墅和各種高消費機會和能力,是名副其實的高消費群體,一般市民望塵莫及。社會學家認為,這一高消費群體由於有比較雄厚的經濟實力為依託,生活水平遠遠超過一般民眾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他們的生活方式沒有違背法律和社會公德准則,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某些出軌的生活方式,社會應該加以規范、引導,不能盲目追捧,更不值得大眾效仿。
變化之三:率先步入"數字時代"。家電和電腦網路的普及,改變著生活的方方面面,"e化生活"實實在在,不再是少數人的時尚。
科技的進步和普及,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觀念。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不斷完善,帶給市民更多的實惠。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洗衣機、微波爐、吸塵器、電烤爐等家用電器的普及,以及生育子女數的減少,使家務勞動強度大為降低,城市居民的家務勞動時間明顯縮短:據統計,1997年我國城市女性職工平均每日家務勞動時間為3小時3分鍾,比1990年減少了1小時20分鍾;男性職工的家務勞動時間從2小時10分鍾下降為1小時43分鍾。
與此同時,家政服務業近年迅速崛起,家務勞動社會化趨勢日益明顯。有人統計,1996年我國城市居民家庭平均在外就餐20次,這一數字目前不斷刷新。在南方許多城市,許多人不願再為一日三餐耗費太多精力,早、午餐大都選擇以快餐形式解決。人們從簡單的家務勞動中得到解脫,投入更具效益的"炒股" 等活動,以求實現更高的勞動價值。
手機、呼機、電腦、金融卡的普及應用,直接改變了城市生活的節奏,提高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效率。"e化生活"成為實實在在的大眾生活,不再是都市少數人的時尚。
傳統的寄信、發電報和電傳方式,正被E-mail、手機等現代通信手段代替,人際溝通和信息交流變得更快捷、有效。過去,一封信跨越太平洋寄達美國要1個月時間,而今電子郵件只需要幾秒鍾。現在寫信、發電報的人越來越少,導致"電報業務萎縮",國家電信部門不得不自今年8月1日起宣布取消祖國大陸發往台灣地區的電報業務。而在這之前,有百年歷史的"電報匯款"也已經在我國全面"退休"。"網路生活"不再神秘,"上網"不再是一種時髦,而是市民生活、工作的現實需要。電子商務、電子銀行、電子貨幣、網路學校等日益普及,網上訂票、購物、咨詢等服務項目無所不能,極大方便了市民生活。
H. 安徽改革開放 成就
安徽郵政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成就巡禮
2009年01月22日09:39 來源:人民網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列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特別是1998年郵電分營以來,安徽郵政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並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解放思想,推進改革,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逐步實現了從虧損到扭虧為盈又到又好又快發展的大跨越,目前安徽郵政原有良好發展基礎上,確立了「更新一點,再快一點」企業核心理念,在思想上、行動上力求更新一點、再快一點,以不斷適應發展變化的新形勢。企業呈現出企業蒸蒸日上、員工精神飽滿、發展健康有力的良好局面。全省郵政業務收入由獨立運營初的8.64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25.47億元,收入絕對值列全國第15位。固定資產原值由獨立運營初的16億元增加到現在的26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由獨立運營初的5.87萬元增加到8.78萬元。
科技興郵增強核心能力
安徽郵政堅持科技興郵,加大局所、網點改造和建設的力度,不斷優化、調整郵政運輸網路和營投網路,快速推進郵政信息化建設,促進實物網與信息網的融合,初步建成高技術水平、高效率運轉、高質量服務的由實物網和信息網組成的郵政網路。
實物網能力不斷增強。大力推進郵政運輸網路和營投網路建設,全省郵政營業局所達2108處;郵路達696條,郵路總里程22433公里;投遞線路達177000公里;擁有郵運火車郵廂6節,郵運汽車1350輛;加強省內網與全國區域集散中心的連接, 17個市局、53個縣局全部納入長三角「次晨達」業務覆蓋范圍;所有市縣局全部納入「全夜航」覆蓋范圍,省內發往全國137個重點城市的特快郵件實現「次日遞」。優化網路結構和生產作業流程,省內城市間特快、物流郵件實現100%次日遞和95%次晨達,全省各市縣主要黨報黨刊當日見報率達到100%。投入使用包裹分揀機、信函分揀機等大型現代化設備,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作業,加快了郵件傳遞速度。加大對基礎服務設施的投入,先後實施了 「三進」工程、「戶箱」工程、「村郵」工程以及「萬村千鄉」工程,共建成信報箱136萬戶,縣以上城市住宅裝箱率達50%以上。
信息網技術不斷提升。建立郵區中心局生產作業系統和郵運生產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了郵運生產信息和郵件內部處理的聯網和共享。建成綜合服務平台系統,提供了以綠卡為支付手段、滿足用戶需求的各項功能。全省1620個郵政儲蓄網點全部實現全國聯網,電子匯兌網點達到1650個。電子化支局達1425個,占自辦網點總數的84.9%。速遞跟蹤查詢、物流信息、報刊訂銷、郵資票品、名址信息、11185客戶服務等多個應用系統陸續投入使用,信息化拓展到郵政各個專業。
營投網服務水平不斷改善。根據城市發展實際,大力優化郵政營業網點布局,逐步建成省級旗艦店、市級精品窗口、縣級標准店不同層次的示範門店,有力提升郵政服務形象。加大營業局所規范化管理力度,實施服務流程、服務禮儀、人員服裝等標准化建設,全省近千個營業網點進行了標准化形象改造。積極開展重點城市投遞網建設達標工作,17市城市投遞網基本達標。推行投遞現場5S管理,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秩序。提高投遞生產管理信息化水平,商函投遞信息系統覆蓋所有市局。認真落實《郵件、報刊投遞服務質量標准》,投遞人員做到統一佩帶工號牌、統一著裝、統一服務標准和統一裝備。深入推進鄉郵摩托化改革,延伸了投遞深度,縮短了投遞時限。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出台支持郵政信報箱建設的政策,促進了城市住宅樓房信報箱建設工作,全省縣以上信報箱覆蓋率達到53.18%。扎實開展「三進工程」、「戶箱工程」及對樓宇、大客戶實行派駐服務等,切實解決投遞最後一公里問題。
提升服務展現郵政實力
服務是郵政企業綜合實力的最終體現。安徽郵政始終把提高服務質量作為展現郵政實力的「亮劍」工程來抓,在切實搞好郵政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的同時,適應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新要求,積極延伸經營服務鏈條,既服務民生又服務生產。
著力提升「兩區一商」市場、世界500強及中小企業服務能力。主動貼近地方經濟發展制高點,著力提升對「兩區一商」、在皖世界500強企業及經濟強縣等重點市場服務水準,為商家遞送商機、創造價值。累計服務「兩區一商」客戶近3700家。「兩區一商」市場已成為拉動郵政業務增長的主陣地,「兩區一商」市場開發作為成功經驗在全國郵政系統推廣。扎實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工作,聯合各級經委舉辦中小企業資料庫營銷推介會,認真開展中小企業走訪活動,探索建立政府、郵政、企業三方共贏的郵政服務中小企業新模式。完善縣級郵政服務功能,促進安徽招商引資工作和縣域經濟發展。
構建省-市-縣-鄉鎮電子商務配送平台。致力於提升百姓生活品質,安徽郵政依託遍及城鄉的郵運網、安全先進的信息網和聯系千家萬戶的投遞網,打造省內一流的電子商務配送服務平台,與大型購物網站、電視台開展深度合作,向社會提供網上購物、電視購物等新型服務,讓廣大用戶足不郵戶盡享現代購物新時尚。全面代理「家家購」電視購物配送服務,日均配送量超千件。與淘寶網徽商聯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還先後與安徽日報「中安在線-喜購網」、蕪湖電視「精美購物」等電視購物商建立合作關系,成為省內電子商務、電視購物最大的電子商務配送服務商。
開展倉儲+配送+增值服務一體化物流服務。加大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郵政物流,提供倉儲、包裝、運輸、配送、貨款結算和客戶信息反饋等「第三方」物流服務,為皖企產品銷售和外地產品入皖開辟了快捷的「綠色」通道。為奇瑞公司提供的由配件供應商配件采購至倉儲,並根據奇瑞生產工序要求,在規定時限內將配件配送到各工位的一體化物流是國內物流企業為汽車行業提供供應鏈物流的成功先例,填補了郵政物流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積極參與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為農民提供種子、化肥、日用品等農資配送服務。全省已建成加盟店、代辦點、直營店5695個,其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2200個。安徽郵政中郵物流公司被商務部評為「2006年度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優秀試點企業」,被省商務廳評為「2007年度安徽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工程試點工作優秀試點企業」。
提升郵政金融服務水平。目前,我省郵政儲蓄余額累計845億元,余額規模列各大金融機構第四位。各級郵政企業積極開展與各家金融機構的合作,努力開展協議存款的推廣工作,滿足區域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信貸需求,促進郵儲資金返回地方,支持安徽省「861」計劃等重大建設項目。2008年,已向有關銀行提供了80.5億元的協議存款,銀團貸款業務簽約金額已達62.4億元。代發各種財政補貼資金,促進了中央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充分發揮郵政「綠卡」的資金流通功能,把各類代辦、代收、代發、代繳、代理等中間業務開辦到每個城鄉郵政儲蓄網點,使郵政儲蓄綠卡網能向社會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元化的業務功能和服務,降低社會成本。
藉助函件、集郵等郵政媒介,提升地方和企業形象。充分挖掘書信文化、集郵文化資源,促成發行西遞宏村、天柱山、文房四寶等安徽題材郵票,以及包拯、花戲樓、淮南子等專用郵資圖,積極舉辦《古代名將--戚繼光》、《曹沖稱象》等與安徽有關郵票首發式,提高了地方知名度,推動了旅遊業和招商引資工作的發展。開通九華山等7個風景區電子門禁系統,利用郵資明信片作為門票,對宣傳景點、提高景區知名度起到了較好效果。
勇擔責任彰顯品牌形象
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推進,安徽郵政業務發展迅速,信息化建設成果突出,通信能力大幅增強。與此同時,安徽郵政更加重視改進服務質量,更加重視扶助困難群眾,更加重視構建和諧社會,彰顯了安徽郵政勇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1999年,安徽郵政與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學生聯合會聯合發行「絕不把貧困帶入二十一世紀——獻給渴望讀書的孩子」希望工程郵資明信片,共發行150萬套,所得收益530萬元全部捐贈希望工程基金。2000年,安徽郵政與安徽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聯合發行主題為「絕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見義勇為郵資明信片,共發行170萬套,所得收益340萬元悉數捐贈見義勇為基金會。2001年,安徽郵政與安徽慈善協會聯合發行「慈善工程」郵資明信片,發行90萬套,所得收益360萬元捐贈給慈善基金會。2001年起,安徽郵政通過安徽省婦聯發起「春蕾計劃」活動,負責起金寨縣棗沖小學的30名特困女生完成小學全部學業的重任。
全力做好抗災害保通信工作。2007年面對淮河幹流僅次於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受災地區郵政部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廣大郵政員工牢記職責,想方設法,全力以赴做好災區郵政服務工作,日均繞道1000多公里,通過趟水、租船投遞等方式,把各類報刊郵件及時送達人民群眾手中,確保了郵件安全、郵路暢通無阻,滿足了抗洪一線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受災群眾的用郵需求,譜寫了一曲齊心協力抗洪保通信的動人樂章。2008年年初面對罕見的冰雪災害,安徽郵政在保證員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通過緊急調撥軍車等多種方式積極疏運郵件,保證了機要郵件、黨報黨刊、特快郵件的運輸和投遞,確保了郵政通信基本暢通,確保了城鄉金融需求和資金安全。汶川地震期間,安徽郵政迅速行動,通過捐款、捐物、交納特殊黨費等方式,全力支援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全省郵政及員工共計捐款244.19萬元,安徽郵政戰略合作夥伴奇瑞汽車公司通過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向四川郵政捐贈價值220萬元的汽車30輛。省公司榮獲集團公司「抗冰雪、保暢通」先進單位。
認真履行普遍服務義務和特殊服務任務。認真做好政府委託的普遍服務工作,以及機要通信、黨報黨刊發行、義務兵通信等特殊服務工作,服務於地方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通信權利。機要通信連續17年未出現泄密、失密事件,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
圓滿完成奧運郵政安全保障任務。奧運期間,安徽郵政嚴格執行封網制度,啟動三級保障機制,加強應急預案制定和演練,確保了金融系統和各應用系統穩定運行。嚴格執行郵件收寄驗視制度,加強對運輸、內部處理各環節的監控管理,涉奧郵件送檢率達100%,確保了「涉奧」郵件安全。安徽省公司榮獲全國金融信息系統奧運安全保障先進單位。
構建和諧優化發展環境
安徽郵政按照「和諧企業」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郵政,對內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用郵政事業團結人、凝聚人、激勵人,實現了員工與企業的和衷共濟;對外加強宣傳,主動與社會各界溝通聯系,積極爭取理解與支持,實現了企業與社會和諧共處。
內部關系進一步和諧。安徽郵政十分注重堅持以人為本,針對員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企業有能力、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從本單位實際出發,實實在在地幫助員工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讓員工切實感覺到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實惠。積極開展「照顧錄用職工遺屬為聘用工」、「建立全省郵政員工困難幫扶機制」等為職工辦實事活動,切實幫助困難員工和基層一線員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健全員工醫療互助保障體系,緩解了患病員工的經濟壓力。成立安徽省郵政企業員工幫扶中心,愛心濟困基金會入會員工達到1.53萬人。全省郵政共有8581名符合入會條件的員工申請加入了省郵政職工重病、住院互助保障會,其中40名員工獲得了省郵政職工重病、住院互助保障會的賠付,賠付金額達66.2萬元,有效解決了患病職工家庭後顧之憂。累計建成和諧職工小家445處,員工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外部環境進一步優化。安徽郵政十分重視將郵政工作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中,並將郵政工作與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關聯起來,從而增強工作的開創性。多年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及安徽省委、省政府領導十分關心安徽郵政事業的發展,多次聽取安徽郵政工作匯報,並蒞臨安徽郵政視察指導工作,尤其是2008年以來,交通運輸部李盛霖部長、集團公司劉安東總經理及其他各位領導相繼視察安徽郵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主要領導專門聽取了安徽郵政工作情況的匯報,充分肯定了安徽郵政的工作,堅定了員工信心,鼓舞了鬥志。安徽省人大、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先後出台了《安徽郵政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支持郵政業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信報箱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支持郵政業發展的法規政策,有力推動了郵政業務更好更快發展,充分發揮郵政在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改善投資環境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精神文明建設成就斐然。開展以創星級規范服務窗口為載體的「樹郵政新風,創優質服務」活動,累計建成星級規范服務窗口300個並實行動態調整,有效提升了窗口服務形象。開展「人民滿意的農村支局所」創建活動、推進農村投遞摩托化改革,農村郵政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用戶滿意度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其中8年居全國第一。連續兩屆被安徽省文行委授予「安徽文明行業」榮譽稱號;2005年省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涌現出全國勞模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5人,省部級勞模40人。
立足新的起點、邁向新的征程,安徽郵政將在繼承過去先進做法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更新一點,再快一點」企業核心理念,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深化企業改革,推進精細管理,加大能力投入,抬高服務標桿,構建和諧企業,為安徽崛起提供現代郵政服務。
I. 改革開放帶來了什麼巨大變化由此得出什麼結論
改革開放前後三十年若幹事項比較
一、GDP:1978年為3645億元,2007年為249530億元
二、國家財政收入:1978年為1132億元,2007年為51000億元。
三、居民可支配收入:1978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43元,農村居民為134元,2005年城鎮居民為10493元,農村居民為3255元。
四、人均住宅面積:1978年城鎮為6.7平方米,農村為8.1平方米,2005年城鎮為26平方米,農村為29.7平方米。
以上是從網上查到的相關數據,下面是沒有查到相關數據,或根本無法進行精確統計的項目。
五、個人或家庭必須負擔的支出,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改革開放前,住房、醫療、教育方面,城市職工無須自行掏錢,或基本不用自己掏錢,農民住房需要自建,受教育方面與城市職工也有差距,但不大,醫療需自己掏錢,但很少。改革開放之後到今天,這三個方面已經成了三座大山。在住房方面,農民要強過城市職工,因為農民的宅基地基本上不用花錢。
六、公平分配、收入差距方面:改革開放之前基本上公平的,農民比城市職工吃虧。當時也存在特權現象,如村幹部、廠長等也會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多吃多佔一些,范圍較普遍,但絕對不嚴重。劉青山案應當屬於個例。現在收入差距、貧富分化已經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腐敗更是無處不在,驚人的腐敗案件已經讓人們熟視無睹。基尼系數1978年是0.16,現在是0.47,已經接近社會動亂的臨界點0.50.
七、道德水準:改革開放以前,走後門是非常可恥的事。利用關系謀取一些私利是絕對保密的。今天守法不光榮,違法沒人敢查便能炫耀於人。以前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樂於助人受人稱道,而今對別人刻薄,為自己的明顯錯誤尋找辯解理由的作法風行於世。對人、對社會冷漠無情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情緒。以前笑娼不笑貧,而今既笑貧又笑娼,但貧似乎比娼更讓人沒面子。以前被人稱作活雷鋒是很能讓人產生心理愉悅的感覺的,而今則讓人充滿懷疑,懷疑對方的用意,懷疑對方的褒貶。
八、人員結構:改革開放之前,大學生鳳毛麟角,而今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俯拾皆是。但今天的大學生無論從生源還是從畢業後看,素質都遠非昔日可比。大學越辦越差,以前大學以教書育人、搞科研為主要工作,而今大學都在瘋狂撈錢。科研既是撈錢的條件,也是撈錢的幌子。不交錢,沒人給你發學術論文。如果你是牛頓、伽利略、李四光、鄧稼先、陳景潤,那麼等後代人來認識你吧,這一代人不行了。
九、環保:改革開放以前,人們沒有環保意識,但環境污染並不嚴重。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都在一些重工業城市,而今已經很難找到青山綠水白雲藍天。我們環境意識增強了,但據一些部門認為,排出能熏死人的廢氣、流出能毒死農作物的廢水的企業,都是排污達標的。
J. 環院毛概題:改革開放前後人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40年發展變遷,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服裝作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的象徵,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時代風貌與時代精神。市民卓瑪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衣著時說,那時一年四季都是舊衣服,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添新衣,且款式單一。西藏人追逐時尚,審美品位不斷提高,穿衣不僅注重實用性,更注重顏色、款式和時尚性。
上世紀90年代,西藏開始引進高效日光溫室技術,對高原地區種植業結構進行優化。新鮮蔬菜在西藏早已不是稀罕物。在內地隨處可見的溫室大棚也在高原「安了家」,絕大部分蔬菜水果都可以在這里種植,就連偏遠的阿里地區普蘭縣農牧民,都吃上了本地種植的新鮮蔬菜。
從昔日低矮、陰暗、人畜混居的土坯房,到如今安全、舒適、寬敞的藏式房屋,西藏人民生活水平一路上行。經過40年的建設,截至目前,西藏公路通車里程由1978年的1.58萬公里增加到9萬公里。建成運營5個機場,10家客貨航空公司在藏運營,80條航線連通國內國際,通航城市達42個,以公路、航空、鐵路、管道運輸建設為重點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
(10)改革開放40年網上購物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的影響:
1、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
2、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
3、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11億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向小康邁進。中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