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萬聖節的活動哪些
1、鬧鬼
萬聖節前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遊盪的妖魔鬼怪。後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面具參加萬聖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屍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
2、臉譜化妝
萬聖節的服裝,萬人萬相,不只是單調的大鬼小鬼。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摳兩個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小孩穿上白衣白褲,再在背後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
3、索要糖果
萬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度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萬聖節前夕,孩子們會提著南瓜燈,穿著各式各樣的稀奇古怪的服裝,挨家挨戶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說:「trick or treat」(意思是:「給不給,不給就搗蛋。」)要是你不肯給糖果的話,孩子們就會很生氣,用各種方法去懲罰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裡等等的方法去懲罰你,直到你肯給他們糖果為止。而對傳統而言人們會扮成精靈,然後逐家逐戶去懇求食物。他們的信念是要給予精靈崇拜及食物來討好它們,否則這些精靈就會捉弄他們,諸如:煙囪堵塞,牛羊失喪﹑被擲黃芽白等等。另一個途徑去愚弄或嚇跑這些惡靈,就是扮成它們的樣子,他們相信這樣那些惡靈就不會傷害他們。
4、南瓜燈(傑克燈)
南瓜燈籠是萬聖節前夜的最重要標志,它起源於愛爾蘭。傳說是這樣的:有個叫傑克的人很是吝嗇,被上帝趕出了天堂,但他又由於捉弄撤旦而被驅逐出地獄,罰他手提燈籠照路,永遠行走在人間。在愛爾蘭,燈籠是挖空了的大土豆和蘿卜製成的,中間點燃極細的蠟燭。同樣,「不給糖,要倒霉」的用語也出身愛爾蘭。那時,孩子們以Muck Olla的名義挨家挨戶乞討食品,以供萬聖節前夜的慶祝活動中食用。英格蘭兒童則在萬聖節前夜穿著別人的衣服,頭戴面具,乞討「鬼魂糕」。
5、咬蘋果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6、舉辦晚會、寄賀卡
學校在萬聖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聖節快樂則成為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
㈡ 萬聖節的活動有哪些
萬聖節的習俗:
1、敲門索取糖果
萬聖節當晚是一年裡最「鬧鬼」的時候,當天晚上的習俗便是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穿著各式各樣的仿妖魔鬼怪的服飾挨家挨戶的敲門並大喊:"Trick or Treat!"(意為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禮物;要是不給糖的話,小孩子們就會進行各種惡作劇,比如把垃圾倒進你的家裡等等。
2、「咬蘋果」游戲
萬聖節的另一個習俗是最為流行的「咬蘋果」游戲。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參與者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3、占撲游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游戲,參加者蒙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㈢ 有什麼萬聖節活動可舉行
萬聖節是11月1日,一般活動從萬聖節前夜開始,也就是10月31日晚開始。小孩就是打扮成恐怖的樣子,提著南瓜燈去敲每戶人家的門說:trickortreat(大概意思是不給糖就搗蛋),一般戶主當晚都會准備很多糖果等小孩子來敲門然後發糖,所以小朋友那晚會得到很多糖果;大人就是參加化妝晚會、打扮成嚇人的樣子參加遊行等,氛圍很濃,那段時間所有的店鋪都會裝扮成萬聖節風,游樂場會出萬聖節主題(比如擴大鬼屋活動等),很多學校還會組織萬聖節活動,比如我參加過的穿過森林,裡面全是學生裝扮的鬼,幾人一組晚上穿過森林,很有意思哈!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萬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㈣ 萬聖節活動有哪些,萬聖節有什麼活動
萬聖節的服裝,萬人萬相,不只是單調的大鬼小鬼。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專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屬,摳兩個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小孩穿上白衣白褲,再在背後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
㈤ 萬聖節一般有些什麼活動啊
1.萬聖節的服裝起源於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許打擾。另外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製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2.萬聖節的主題是鬼怪、嚇人,糖果,變裝,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
3.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亂 )」,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AINT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客就要搗亂(不給糖就搗蛋)」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還有一種習俗,就是每家都要在門口放很多南瓜燈,如果不請客(不給糖) ,孩子們就踩爛他一個南瓜燈。
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㈥ 萬聖節有那些有趣的活動
不給糖果就搗亂。萬聖節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專們便迫屬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
收拾停當後,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
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㈦ 萬聖節怎樣促銷
這兩個互動營銷游戲均以萬聖節元素為主題,玩法趣味生動、操作簡單易上手,在節日期間投放,必能引起粉絲的紛紛駐足與積極參與。節日吸粉互動+朋友圈爆炸式傳播,輕輕鬆鬆就能達成。
在後台設置上,可視化拖拽編輯、場景全面自定義等。商家可以自由發揮,對游戲進行全新改造,讓其營銷力度更強、品牌化更明顯,為商家全面提升營銷深度與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