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優惠 » 不承認收受購物卡
擴展閱讀
寧波奧德賽優惠價格 2021-03-15 14:26:02
丹尼斯購物卡能掛失么 2021-03-15 14:25:58
淘寶購物指紋驗證失敗 2021-03-15 14:24:44

不承認收受購物卡

發布時間: 2021-03-07 18:10:38

A. 受賄案怎麼追查購物卡

1.對於不記名的購物卡,是讓嫌疑人主動交代行賄人、行賄時間、地點等情回況,再根據答供述找行賄人落實這些細節。如果購物卡已使用,還可以到商場等單位查詢購物明細;
2.如果是實名制購物卡,可以直接找發卡單位落實購買情況。
購物卡無論數額大小,對於辦案而言,在條件具備時,都應一一落實。
望採納,謝謝!

B. 過節收受的商場購物卡立不立案

如果是非國家工作人員,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這樣的話可能構成犯罪。如果僅是禮尚往來,沒有為他人辦事,則不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C. 接收客戶的少量的購物卡算不算受賄

這個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算不算受賄,二是是不是犯罪。
1.與「客戶」有關的我想應該主體是公司、企業、其他單位人員。作為一種受賄行為是否成立,有三個條件,利用職務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利。從題目看,先假定利用了職務便利,並為他人謀利(許諾即可,並不一定要實現),購物卡是財物,符合條件,那就應該成立受賄行為。
2.是受賄行為,但要成立刑法意義上的受賄罪還需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法規定是「數額較大」,根據高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數額在五千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高法《關於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佔、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索取或者收受賄賂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索取或者收受賄賂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5000元是界限。
3.少量的購物卡一次如果沒有超過5000元不應該算受賄罪,但是要考慮累計的情況。商業受賄沒有規定累計要不要算,但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規定有「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處罰」。

D. 收到的購物卡還給當事人,算受賄嗎

不算。
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內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容,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受賄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目的是非法佔有公私財物。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

E. 受賄案中,受賄人不承認拿過當事人的購物卡,該怎樣處理

不承認就是沒有啊,當然是要先調查啊,反正調查不清的多餘財產都被定性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購物卡也算是收受賄賂的一種

F. 收受2萬元超市購物卡會判刑嗎

根據收受者的主體身份。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專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屬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構成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量刑標准:個人受賄數額在5千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結合當前審判工作實際,現對審理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案件適用緩刑問題,作如下規定:
二、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一萬元以上,除具有投案自首或者立功表現等法定減輕情節的之外,一般不適用緩刑。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數額一萬元以上不滿五萬元,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適用刑法第五十九條第二款減輕處罰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量刑的,一般不適用緩刑。

G. 節日期間收受購物卡1萬元,怎麼才給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八十三條 規定:
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回禮品、禮金、消費卡答等,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收受其他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禮品、禮金、消費卡等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H. 不承認受賄收購物卡有行賄人證言可以嗎

只有一方證言而沒有其他證據支持,這種情況還是不能定案量刑。

I. 春節前收受購物卡及禮品違反了哪些規定

上川龍巨大雄偉,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動,龍頭重達三五十斤,耍龍技巧性強、路數多。版成都人元旦權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臘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四川人過年愛觀「燈」 蜀中大地一片燈火盛景這邊廂,以「異國風情」為主題的自貢燈會才發散出陣陣「洋味」;那邊廂,傳統的成都燈會第三十五次變幻著迷人的流光。燈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民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