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購物廣場 » 美國普魯士國王購物中心游記
擴展閱讀
寧波奧德賽優惠價格 2021-03-15 14:26:02
丹尼斯購物卡能掛失么 2021-03-15 14:25:58
淘寶購物指紋驗證失敗 2021-03-15 14:24:44

美國普魯士國王購物中心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3-10 05:47:17

Ⅰ 寫一篇看完大國崛起資料篇後的觀後感,有提英國荷蘭美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1000到2000字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 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著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台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於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崙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後,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註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里,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 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回顧500年來各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掂量12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顯然不約而同值得關註: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國只有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善於借鑒別國經驗,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我想,《大國崛起》的放映將有助於中國後代人的奮發,有助於中國未來宏偉藍圖的實現。歲月交錯,時光更替,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必將列於大國崛起之列!

Ⅱ 在社會上,誰被稱為「普魯士國王」

普魯士國王(英語:King Of Prussia,德語:Der König von Preußen),是德意志北部普魯士王國的統治者,最早是腓特烈一世協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而獲得的稱號,並非普魯士地區的世襲統治君主。

Ⅲ 世界十大主題商場

1.華南購物中心
地點:中國東莞 開業時間:2005年 使用面積:710萬平方英尺(約合66萬平方米)

2.金源時代購物中心
地點:中國北京 開業時間:2004年 使用面積:600萬平方英尺(約合55.7萬平方米)

3.超級亞洲購物中心
地點:菲律賓巴蘭玉(迎)計市 開業時間:2006年 使用面積:420萬平方英尺(約合39萬平方米)

4.西埃德蒙頓購物中心
地點: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頓市 開業時間:1981年 使用面積:380萬平方英尺(約合35萬平方米)

5.摩爾集團的SM Megamall
地點:菲律賓 馬尼拉Mandaluyong City 開業時間:1991年 使用面積:360萬平方英尺(約合33萬平方米)

6.吉隆坡時代廣場
地點:馬來西亞吉隆坡 開業時間:2005年 使用面積:340萬平方英尺(約合32萬平方米)

7.正佳廣場
地點:中國廣州 開業時間:2005年 使用面積:300萬平方英尺(約合27萬平方米)

8.SM北邑沙商城
地點:菲律賓馬尼拉 開業時間:1985年 使用面積:300萬平方英尺(約合27萬平方米)

9.普魯士國王購物中心
地點:美國費城 開業時間:1962年 使用面積:280萬平方英尺(約合26萬平方米)

Ⅳ 普魯士國王的介紹

普魯士國的國王腓特烈。在國內政策上,腓特烈是一個標準的 」開明君主」. 他制定了重要的法律並修訂了刑法,新建了許多工業,改善了教育體系,完成了許多公共設施的建設,包括排水工程,道路網和運河· 他改善了許多農奴的生活 (不過在縮減壓在他們頭上的貴族的權力方面並沒有多少作為).

Ⅳ 普魯士人的普魯士國王列表

以下為普魯士王國的歷代國王。普魯士升格為王國是在腓特烈一世統治時期,由於他承諾要幫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皇帝遂把他的封號由選侯提為國王。在此之前,普魯士曾建立過臣屬於波蘭的普魯士公國,該公國後來與勃蘭登堡選侯國合並。
所有普魯士君主均屬霍亨索倫王朝。
腓特烈一世 1701年-1713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一世 1713年-1740年在位
腓特烈二世(大帝)1740年-1786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二世 1786年-1797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三世 1797年-1840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四世 1840年-1861年在位
威廉一世 1861年-1888年在位
腓特烈三世(百日皇帝) 1888年在位
威廉二世 1888年-1918年在位
普魯士王位繼承人
威廉二世 1918年-1940年
威廉皇儲 1940年-1951年
路易·斐迪南王子 1951年-1994年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王子 1994年至今
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官方網站

Ⅵ 美國大型商場有哪些

美國最大的 Mall 購物來中心自

1. King of Prussia Mall 2,793,200平方尺 (259,500平方米)
普魯士國王購物中心 有四百家商店

2. Mall of America 美國購物中心 有五百廿十二家商店

3. South Coast Plaza南海岸廣場 有二百八十家商店

Ⅶ 德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邀請誰來到柏林科學院

歐拉不愧是數學的豐碑。他一生勤奮,又有天才的能力,所以取得最輝煌的成就。如果一個人是天才,但不做出努力,最終如「傷仲永」;如果一個人勤奮,那就依才能而定。只有勤奮加天才,才能成為豐碑式的頂點人物。歐拉主要在俄國、瑞士、德國之間奔走。他28歲右眼失明,1727~1741年在俄國擔任學術領導人,但是俄國政府十分腐敗,更不重視各種基礎研究。於是1741年,歐拉接受了德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的邀請,來到柏林科學院。在柏林,他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研究所的所長,還為皇宮子弟講課。

Ⅷ 普魯士國王與英格蘭打敗戰爭故事有什麼啟發

羅馬帝國衰落以後,來自北方的部落一次次地南下侵擾不列顛,甚至直抵倫敦城下。407年,一位名叫君士坦丁的將軍帶著不列顛的兵團前往大陸企圖爭奪帝位,此後羅馬軍隊再也沒有返回英倫三島。島上羅馬化的不列顛人匆匆組織起自己的管理機構和防務,以抵禦那些從未被羅馬征服過的北方同胞。450年前後出現了一種新敵人:來自易北河口和丹麥南部沿海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這三個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顛島登陸並定居下來,一方面掠奪不列顛人為奴,另一方面與這些被征服者一再混血通婚,形成了變化無窮的血統組合,最終融合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集團:盎格魯-撒克遜人。

到公元七世紀,在不列顛群島中部和南部形成了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諾森布里亞、默西亞、東盎格利亞、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威塞克斯和肯特。經過數百年的戰爭和吞並、聯姻和繼承--中間雜以丹麥人的大規模入侵,位於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973年,在徹底驅逐了丹麥人勢力、吞並了不列顛島中部的"丹麥區"後,威塞克斯王國的埃德加國王在古羅馬人留下的溫泉療養勝地巴斯舉行了一次隆重的加冕典禮,後世認為這標志著統一的英格蘭王國的誕生。

那些不肯屈服於盎格魯-撒克遜統治的不列顛人逐漸向不列顛島的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後退,前兩者與原住民結合,形成了後來的威爾士人和康沃爾人。向北撤退的不列顛人來到"哈德良長城"以北的地區,和北方同屬凱爾特族的皮克特人融合,慢慢形成了後世的蘇格蘭人。大約在公元840年,肯尼思·麥克阿爾賓成為蘇格蘭南方勢力最強大的首領。他於847年在一塊方形的大石頭(斯康石)上加冕為蘇格蘭國王,從而創建了蘇格蘭的第一個朝代--阿爾巴王朝。但是比起南方的英格蘭王國來,這時的蘇格蘭王國更像是多個部落的聚合體。直到十一世紀時,蘇格蘭才演變為英格蘭那樣的封建國家。

1018年,蘇格蘭王國擊敗諾森布里亞王國,奪取了其北部的洛錫安地區。此舉對後世蘇格蘭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這不僅把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邊界固定在現今的位置,而且還使得蘇格蘭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凱爾特人國家。盎格魯人已經在洛錫安地區居住幾百年,這里被並入蘇格蘭後,成為整個王國土地最肥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蘇格蘭的首都愛丁堡也坐落在這里。由於這些重要的地位,盎格魯人所使用的語言--一種和英語極其相似的日耳曼語--開始在蘇格蘭南部地區廣泛流行,演變為今日的低地蘇格蘭語(Scots)。蘇格蘭吞並洛錫安地區後,開始受到南方封建勢力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個諸侯集團,他們與英格蘭貴族有密切的關系,並在兩國都有大量的地產。羅伯特·布魯斯在約克郡有9萬英畝土地,他的政治對手約翰·巴里奧爾在英格蘭和諾曼底都擁有土地。

1066年諾曼人入侵英國之後的兩百年間,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關系基本上是友好的,只是偶爾因蘇格蘭干涉英格蘭內政而有所中斷。兩國之間有一大條荒僻沼澤地帶阻止它們的互相侵犯。比起英格蘭來,蘇格蘭較為貧窮,它離歐洲的商業中心更遠,而且它的西部和北部有大片人煙稀少的部落地區。英格蘭和蘇格蘭王室經常聯姻,嫁到愛丁堡的英國公主將歐洲貴族文化傳到了蘇格蘭。

阿爾巴王朝末代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和他年輕的女兒死後,十幾家蘇格蘭貴族開始爭奪王位。這些諸侯大多在英、蘇兩國同時擁有土地,因此請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來進行仲裁。愛德華支持約翰·巴里奧爾的要求,同時宣布自己為蘇格蘭的宗主。但是蘇格蘭貴族隨即組成了一個由12人組成的議事會,基本架空了約翰的權力,並向外尋求盟友。

1295年,蘇格蘭貴族代表秘密地與法國簽訂了同盟條約,即"老同盟"(Auld Alliance)。愛德華一世在翌年廢黜了巴里奧爾,讓蘇格蘭貴族對他宣誓效忠,並將歷代蘇格蘭國王加冕的"斯康石"運回了倫敦。1297年,一個小貴族威廉·華萊士發動反抗,召集起一支由農民和市民組成的軍隊,在斯特靈會戰中擊敗了英軍。1298年愛德華率軍親征,在福爾柯克會戰中徹底粉碎了蘇格蘭的抵抗。此後十年間,蘇格蘭幾乎完全被英格蘭吞並。

1307年愛德華一世死後,羅伯特·布魯斯重新發起反英戰爭,並被蘇格蘭貴族們認可為新的國王。1314年布魯斯在班諾克本戰役中打敗英軍,蘇格蘭重獲獨立。但是羅伯特·布魯斯去世後,英王愛德華三世又支持王位覬覦者愛德華·巴里奧爾,重新入侵蘇格蘭,年僅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和12歲的瓊王後(愛德華三世的幼妹)被迫流亡法國。不過,不久之後英法百年戰爭開始,英王不得不從蘇格蘭調回主力部隊,並將全部財力用於對法戰爭,對蘇格蘭的控制也逐漸削弱。1357年英蘇兩國簽訂和約,英格蘭承認大衛二世為蘇格蘭國王,條件是對方支付高額的贖金。

蘇格蘭戰爭是英國最後一場中古類型的戰爭,也就是單純的侵略土地的戰爭,作戰目的在於擴大英王和諸侯的領地。但百年戰爭則是一種新型的戰爭:雖然在表面上仍然是中古式的征服戰爭,但戰爭的真正目標在於商業:對於英格蘭的商業來說,蘇格蘭沒有什麼重要性,而對於英格蘭商業非常重要的兩個區域都在法國,一個是羊毛業中心佛蘭德地區,一個是盛產酒、鹽和鐵的加斯科涅地區。

百年戰爭反映的是英格蘭商業資本的興起,而蘇格蘭戰爭反映的是蘇格蘭的停滯。此後英格蘭雖然不再企圖征服蘇格蘭,但是雙方仍然在進行著長期的非正規戰爭。這種戰爭把英蘇國境兩旁的廣大地區化成一片荒野,使得蘇格蘭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趨於停頓。當英格蘭的中古封建制度在百年戰爭中急劇衰落時,蘇格蘭仍不能擺脫封建貴族勢力的影響。

1371年大衛二世去世後,由其外甥羅伯特·斯圖亞特繼位,開創了歷代蘇格蘭王朝中享國最久的斯圖亞特王朝。斯圖亞特這個姓氏來自蘇格蘭的一個世襲貴族職位--"王室總務官"(High Stewart)。這是一個權勢與國王不分軒輊的大貴族,蘇格蘭還有不少這樣的大貴族,比如"黑道格拉斯家族"(今日蘇格蘭最大的貴族漢密爾頓公爵就是這個家族的後代)。

斯圖亞特王朝各位君主都曾經試圖削弱貴族的權力,增強王權,但是往往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大多數國王都是幼年登基:詹姆斯一世12歲,詹姆斯二世7歲,詹姆斯三世九歲,詹姆斯四世15歲,詹姆斯五世和詹姆斯六世都是1歲就成為國王。這就勢必要由王太後和大貴族組成攝政會議,來代行王權。

除了貴族之外,蘇格蘭長老會也是一個權力極大的最高宗教裁判會議,地位有些類似於英格蘭的議會,但經常與國王發生沖突。在英格蘭,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得教會隸屬於國家,而在蘇格蘭,有時國家似乎完全隸屬於教會。

在外交方面,蘇格蘭王國延續了與法國的"老同盟"關系,但是國王和大貴族經常與英格蘭聯姻。詹姆斯一世娶了英國大貴族薩默塞特伯爵的女兒瓊,詹姆斯四世則娶了英王亨利七世的女兒瑪格麗特,兩人所生的兒子詹姆斯五世及其後代從而擁有了英格蘭的王位繼承權。

詹姆斯五世在1542年去世。他雖然有幾個私生子,但合法的孩子只有去世前一個星期生下來的瑪麗·斯圖亞特。彌留之際的詹姆斯五世聽說這一消息後,曾喃喃地說:"因女孩來,自女孩去",意思是斯圖亞特家族的王位來自羅伯特·布魯斯的女兒,也將由自己的女兒送給他人。

在英王亨利八世的安排下,英蘇兩國在1543年簽訂了《格林尼治條約》,規定瑪麗將來嫁給英國王子愛德華——也就是愛德華六世,英格蘭和蘇格蘭將組成聯盟。如果兩人沒有後裔,則該聯盟自然解體。但是蘇格蘭教會拒絕批准這個條約,於是亨利八世對蘇格蘭開戰,薩默塞特公爵率領軍隊攻打愛丁堡,試圖抓到瑪麗。5歲的瑪麗先被藏到斯特靈城堡的密室中,然後被匆匆帶到法國,在那裡與3歲的法國王太子弗朗索瓦訂婚。

無論是歷史上,或在英劇《都鐸王朝》中,亨利八世都是不折不扣的暴君,但正是他的所作所為讓都鐸王朝與斯圖亞特王朝在日後實現了的「王朝聯合」。

此後十幾年中,蘇格蘭王太後瑪麗·德·吉斯憑借一支法國軍隊的援助統治著蘇格蘭,如同法國的一個行省。蘇格蘭的天主教徒擁護法國的統治,新教徒則逐漸採取親英的立場--英格蘭的新教如何有利於貴族階層,許多蘇格蘭貴族都有機會觀察過,於是他們紛紛加入新教。1559年蘇格蘭爆發內戰,翌年信奉新教的蘇格蘭貴族藉助英國陸海軍的幫助,把法國軍隊趕了出去,並把新教定為蘇格蘭國教。

法王弗朗索瓦在1560年去世,守寡的瑪麗女王(就是上文那位5歲被送往法國的瑪麗·斯圖亞特)隨後返回蘇格蘭,並與表弟亨利·斯圖亞特結婚,在1566年生下了繼承人詹姆斯六世。然而她第二年就因被懷疑與情夫一道謀殺自己的丈夫而遭廢黜,被迫逃亡到英格蘭,把自己的獨生子留給了一群蘇格蘭新教貴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是瑪麗的表姑,她懼怕瑪麗在天主教徒中的號召力,以及繼承英格蘭王位的資格(按照羅馬天主教會的規定,亨利八世離婚後和第二個妻子所生的伊麗莎白是私生女),把瑪麗囚禁了18年之久,最終以"叛國罪"將其處決。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去世,都鐸王朝傳下來的直系血胤至此終結。由於亨利八世處決了大量有王族血統的貴族,因此當時只剩下兩個合法的男性王位繼承人,一個是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他的母親是英王亨利七世長女瑪格麗特與詹姆斯四世的孫女;另一個是赫特福德伯爵的兒子愛德華·西摩,他的母親是亨利七世幼女瑪麗與薩福克公爵的外孫女。盡管亨利八世在遺囑中規定伊麗莎白的繼承人是薩福克公爵家族,但是伊麗莎白卻堅持長幼有序的原則,指定信奉新教的詹姆斯六世為自己的繼承人。詹姆斯統治著一個很窮的國家,他自己也沒有多少錢,因此對富庶的英格蘭一直垂涎三尺,所以甚至當伊麗莎白處決了他母親後,也只是稍微抗議了一下而已。

1603年4月,經過一系列緊張的政治斗爭和討價還價,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被英格蘭議會迎立為英王詹姆斯一世,他起身離開愛丁堡的聖十字宮,前往倫敦,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王朝聯合"(Union of the Crowns)時代開始了。這個名稱意味著兩國仍然是各自獨立的王國,只是共奉斯圖亞特家的君主為國王而已。兩國仍然有各自的議會、法律、軍隊和稅收。唯一作出改動的是兩國的國旗:1606年詹姆斯國王下令把英格蘭的白底紅十字聖喬治旗與蘇格蘭的藍底白十字聖安德魯旗合而為一,也就是今天英國米字旗的前身。

Ⅸ 普魯士國王興建「琥珀屋」究竟是怎麼消失的

其實,關於「琥珀屋」使如何消失的,至今也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

1709年,當時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為了效仿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奢華生活,命令普魯士最有名的建築師興建「琥珀屋」。「琥珀屋」面積約55平方米,共有12塊護壁鑲板和12個柱腳,全都由當時比黃金還貴12倍的琥珀製成,總重至少達6噸,「琥珀屋」同時還飾以鑽石、寶石和銀箔,可以隨意拼裝成各種形狀,建成後光彩奪目、富麗堂皇,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1716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為與俄國結盟,就將這件稀世珍品贈送給了俄彼得大帝,拼裝於皇村的沙皇官邸。

1944年,英軍大規模轟炸柯尼斯堡,使全城陷入火海,數萬人被炸死。有目擊者說,皇家城堡的藏寶廳被炸塌,德軍在轟炸間隙,將琥珀屋轉移到城堡的另一大廳里藏匿,琥珀屋得以躲過大轟炸而倖存。1945年4月9日,蘇聯紅軍攻擊柯尼斯堡城,德國守軍一面做困獸之斗,一面順暗道撤軍突圍,戰鬥打得異常慘烈,德蘇兩軍和市民均有很大傷亡。4月11日,藏匿琥珀屋的皇家城堡突發大火,琥珀屋受損與否無人知曉,此時,戰局堪危,國寶守軍已撤,琥珀屋從此不知所蹤。

Ⅹ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

不是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是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688年8月14日—1740年5月31日),普魯士國王兼勃蘭登堡選帝侯(1713年—1740年在位),綽號「軍曹國王」(Soldatenkönig)。腓特烈一世之子,腓特烈二世之父。他的父親腓特烈一世成功地使普魯士變為一個王國,而他本人則大大加強了這個王國的軍事力量。德皇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年3月22日—1888年3月9日) ,出生於普魯士王家,少年從軍參加反拿破崙戰爭,中年殘酷鎮壓了護憲運動,號稱屠夫霰彈親王。繼承普魯士王位後,改革軍制,任用三傑,三戰而一統德國,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個德國的劉邦式的人物。全名是威廉·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Wilhelm Friedrich Ludwig)。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母親為路易斯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