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80後」男子登頂珠峰有何感受
一張光線昏暗的照片中,依稀顯示出雪山和帳篷的輪廓,雪地之上一道微弱的「光帶」就是連夜向珠穆朗瑪峰發起沖頂的登山隊。「80後」於智博6月3日於5月19日成功沖頂珠穆朗瑪峰。
經過不懈的努力,5月19日早上8點左右於智博及隊友終於登上珠穆朗瑪峰,伴隨著初升的朝陽,他們並沒有如想像中一般喜悅,而是充滿了太陽出來後對下山安全的擔憂。於智博事後回憶到:「在珠峰頂上呆的時間前後不超過五分鍾。」而他的十個腳趾在此次登頂過程中全部凍傷,至今還在恢復中。
確實不容易,希望於智博早日康復。
來源:鳳凰網
Ⅱ 珠峰科技 是 南昌做網站的公司 第一品牌
珠峰科技 南昌網站建設第一品牌,是一家集網站優化、網站設計、網內站建設、網站維護、容域名注冊、伺服器託管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南昌網路公司。 珠峰科技是全球領先的信息化平台服務商,專注為企業提供全球商務信息化服務。珠峰科技擁有一批專業的網路技術系統人才;創意獨具的文案人才;實戰經驗豐富的企管人才。全體同仁憑借精湛的技術、前瞻的眼光、源自實踐一線的真知,秉持「因為專業,所以選擇」的服務戰略宗旨,公司全體同仁前瞻未來,攜手開創在服務技藝與理念上適時求變,推陳出新以個性化服務盡量滿足市場需求,贏得了廣大客戶的厚愛,在彼此的事業旅途,不斷譜寫出「精心貼心,完美結合」的新篇章。
Ⅲ 如何在珠峰商城發布自己的寶貝
咨詢客服:
http://www.zhufenggouwu.com/about/147/10/
發布了信息之後推廣產品是同樣重要的,下面為大家介紹幾點版:
1、讓權買家看到你的專業性,並讓客戶覺得你的專業值得信賴
在產品的詳細描述裡面加上一些商品有關的保養知識、保存方法或者資質證書等等
2、可以讓買家知道其他人買了產品之後對產品的肯定
在產品詳細裡面加上其他客戶購買過後的一些好評記錄截圖,要讓買家可以對你的產品可以放心購買
3、多些同類商品推薦,讓買家覺得你這里有東西可以讓他買的
在商品描述裡面加上一些掌櫃的推薦的一些產品,重復那利用好店內的推薦位,然後買家在看到一件商品的時候也知道關注到其他商品
Ⅳ 王石第一次登頂珠峰是什麼時候
王石,男,1951年出生於廣西柳州,本科學歷。1968年參軍,服役於空軍汽車三團;1973年轉業,就職於鄭州鐵路水電段;1974年至1978年就讀於蘭州鐵道學院;畢業後,先後供職於廣州鐵路局、廣東省外經貿委、深圳市特區發展公司;1984年組建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總經理;1988年起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辭去公司總經理一職,現任公司董事長。
1988年12月,萬科發行中國大陸第一份《招股通函》,發行股票2800萬股,集資2800萬元,開始涉足房地產業。
1994年王石榮獲「深圳市第一屆優秀企業家金牛獎」
1998年1月王石受到國家總理朱鎔基接見,朱總理對王石對房地產的市場走勢和看法給予充分肯定。
1998年12月王石入選《中央電視台》為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年所拍攝的大型電視人物傳記片----《20年、20人》節目。
1999年4月參加世界經濟論壇----「99中國企業高峰會」,並代表中國房地產業界在論壇上做專題發言。
1999年5月參加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主辦的「99中國住房發展論壇」,在論壇上第一次提出「城市空心化」概念。
1999年9月應邀出席「『99《財富》論壇」,並作專題演講,在會上呼籲21世紀的中國房地產企業走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適應新世紀、新市場的挑戰。
1999年發起組織「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協作網路」,並被推舉為首任輪值主席,致力於重建行業秩序和公信力,推動中國城市住宅產業的良性發展。
2000年6月,發起組織「新住宅論壇」上海大會,倡導和推動「新住宅運動」。
2001年5月應邀出席在香港舉行的「2001《財富》論壇」。
2001年11月,榮獲「深圳市第二屆優秀企業家金牛獎」。
2000年、2001年,萬科連續兩年被福布斯評為「世界最佳小企業」
2000—2002年連續三年當選「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被譽為「中國房地產業領跑者」。
2003年5月,被中國企業家協會授予「中國創業企業家」稱號。
王石現兼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房地產協會城市住宅開發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等職。
王石因為在登山運動中所取得的傑出成就,2001年獲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運動健將」稱號,2002年當選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2003年5月22日王石作為中國珠峰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成為目前中國登頂珠峰最年長記錄創造者。2003年5月30日,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體育運動最高榮譽——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潘石屹,人稱老潘,甘肅天水人,身不高,體不壯,頭發不濃密,但身手頭腦均敏捷矯健。年齡未及不惑,吃過文革的苦,享過改革開放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
大學畢業後做過機關幹部,後辭職南下,從為別人打工到自己做老闆。
1993年在北京注冊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兼總經理,開發的萬通新世界廣場和萬通發展大廈等項目,被譽為京城房地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995年創立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項目公司北京中鴻天房地產有限公司,開發位於國貿橋東側、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的現代城。
老潘為人謙和,笑容常在,所言所行卻時常出人所料。現代城項目從開發銷售至今,一直備受矚目與爭議。尤其是風格另類前衛的SOHO現代城,出現過夜間排隊領號購買的熱烈場面,創下了北京市銷售樓盤的最高紀錄,但也觀念相左而被業界同人競相「批判」。 說自己想說的話,穿自己想穿的衣,走自己想走的路,蓋自己想蓋的房子,這是老潘心目中的自由。
無論說話、做事還是行文,老潘天馬行空,不受任何羈絆。敢說敢幹敢負責任,喜歡創新,沒有權威意識,這是老潘推崇的網路精神。
Ⅳ 與王石一起攀登珠峰的人是誰
除了11名登山隊員和工作人員,隨隊的還有來自深圳的青年紀錄片製作人洪回海、陝西電視台記者王普答、《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編輯楊浪濤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陳芳、梁羽。
隊友基本都是熟人。北京探路者的王靜、中建三局的黃宗華2007年曾同老王一起攀登卓奧友峰,此外還有現任深圳登山戶外運動協會主席的居士、深圳華大基因研究所的汪建、從事管理咨詢的田同生老師、來自福建的山友張鷹、昆明城建股份董事長李捷、雲南的金飛彪和金飛豹兄弟、深圳農行的張梁。11名隊員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最年輕的也是70後。這可能是中國登山史上年紀最大的一支隊伍了吧!
Ⅵ 出售一批盆景和花應該在哪個網站上
卓越網
當當來網
易趣自-交易的樂趣
淘寶網
七彩谷浪漫商城
鮮花速遞
上海花店
北京花店
廣州鮮花網
新浪商城
搜狐購物商城
阿里巴巴
矽谷商城
TOM購物
八佰拜
263商城
珠峰偉業
e國1小時-網上商城
中華網網上商城
21CN-購物
碧純網上超市
85818網上購物中心
網上購物天堂
小康之家
實華開
天馬商城
聯華網上購物中心
江都商城
虹橋鮮花店
娃娃城
網上南京路
一號網
焦點網-拉拉手比較購物
亦得全球代購網
淘金網
北京鮮花在線
愛嬰網
博樂網
查價網
CCTV網上商城
購物
百業網
易趣
雅寶中文交易網
網獵
大中華拍賣網
折扣網
西部時空--博樂拍賣
廣東省拍賣業事務有限公司
東方國際拍賣
淘寶拍賣站
卓越網
當當網
Ⅶ 王石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原因
為了放鬆心情。
王石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貼了一張和郁亮的合影,當時他正要攀登珠穆朗瑪峰,郁亮專程來探望。照片的配文是這么說的:
「我在醞釀董事會換屆時,已決定不再作為萬科董事被提名。從當初我們放棄股權的那一刻起,萬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為一個集體的作品,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
此前的3月27日,萬科董事會即將屆滿之際,郁亮作為萬科總裁在回答董事會換屆方案時對媒體說:「剛才你沒聽嗎?說得很清楚了。不就是這樣嗎?大家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要明知故問。」
而當媒體追問王石去留的時候,郁亮表示:「你的問題問得太著急,太過八卦,沒必要滿足八卦心理。」三個月過去了,「八卦」終於得到了回應。下一次「懟」記者的時候,郁亮很大概率就是以萬科董事會主席的身份了。
(7)珠峰購物商城董事長擴展閱讀
王石是一位登山健將。先後攀登過了七大洲的最高峰,其中兩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且徒步到達北極點和南極點,是成功登頂七大洲最高峰的四個華人之一。
通過王石先生來渭南拍攝「華山公益形象代言」廣告片後,必將進一步提升華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引來更多的遊客登臨華山,感受西嶽華山奇險峻秀的自然風光和博大深厚的歷史文化。
同時,王石先生熱心公益的精神讓人感動,將這次所得形象代言費用全部捐助,用於醫療公益事業,救助全省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王石說,感謝渭南市委、市政府的盛情美意。以前來過華山,這次來看到華山的變化很大,山下山上的基礎實施煥然一新,登山的遊客也很火爆,華山美麗景色深深的吸引了他,今後他將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華山的旅遊發展以及渭南經濟社會發展。
Ⅷ 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感人等眾多故事,急~!!!
|首頁 | 新聞 | 簡訊 | 郵件 | 商城 | 搜索 | 社區 | 在線 | 企業
Sohu首頁 > 體育頻道 > 中國搜狐登山隊攀登珠峰行動 > 中國搜狐登山隊
頂峰的誘惑--中國搜狐登山隊健兒攀登珠峰的故事
2003年6月4日23:34 中體在線
中國體育報 別衛青 珠峰又開始漸漸地顯露出了她清晰的模樣,當初升的太陽把第一縷陽光灑向珠峰的時候,雲霧正在緩緩地散去———這是一個清冷的早晨,我們將在這一刻離開珠峰大本營。
轉自搜狐
5月26日,整個營地里的人都早早地起了床,匆匆整理著各自的行裝。可就在把背包放進車里的時候,每個人都不由地要再望一眼這座相處了近兩個月的山峰。
轉自搜狐
49天———從4月7日開始進駐大本營,隊員們沿著這座山峰的東北山脊上上下下地踩下的一連串的腳印,記錄著他們的心路歷程,尤其是望著那觸目可及的頂峰,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內心感受。
轉自搜狐
頂峰的誘惑
轉自搜狐
遙望上去,珠峰之巔似乎永遠都讓人感到變幻莫測,時而雲遮霧罩、時而旗雲飛揚,能夠靠近她、並且最終「山登絕頂我為峰」,自然是每一個登山者的最大願望。
轉自搜狐
為了成功完成這個目標,這個國內首支由業余隊員組成的登山隊,從3月29日進入拉薩開始,隨著海拔高度的逐級升高,就一直在適應著高原反應,用了一周時間才來到大本營。隨後經過一號營地(海拔5500米)、二號營地(海拔6000米),緩緩地上到了前進營地。
轉自搜狐
可在尚未開始正式攀登之前,進行了第二次高山適應性行軍之後,陳駿池就說,真正地接近了珠峰之後,登頂的心情反而平靜了,「可要是說一個登山者對登頂的心情很平淡,會有人相信嗎?」
轉自搜狐
在成功登頂後,陳駿池說,在向頂峰進發的過程中,也的確就是這樣一種心情。盡管在向上行進的隊列里,他始終走在隊伍的第一個,可一路上想的最多的就是抓好路繩,穩步走好腳下的路。直到接近頂峰時,看見了上面有人,感覺頂峰馬上就要到了的時候,才有了短暫的興奮的感覺。然而實際上,還要再上上下下地翻過兩三個雪坡之後,才是真正地接近了頂峰。「登山,就是件磨人性子的事,」他說,「在峰頂上做完了我預先准備好的幾件事之後,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安全下撤。」
轉自搜狐
對此,中國登協常務副主席李致新說,每一個登山者的目標都是要登頂的,然而每一個成熟的登山者都絕不會把登頂作為惟一的目標。
轉自搜狐
風中的考驗
轉自搜狐
「也就怪了,按照以往珠峰地區的天氣規律,5月份肯定是天氣最好的季節,」羅申說,「可今年4月的天氣卻出奇的好,風也小、天氣也比較晴朗。」
轉自搜狐
羅申,中國登山隊副隊長,也是這次登山活動的先行官。自3月12日中國搜狐登山隊正式宣布成立之後,羅申就帶著18名西藏登山學校的學生來到了珠峰腳下;展開了選址建營的工作。在建大本營的時候,除了為平地面、來來回回地搬石頭比較累一些以外,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在這種好天氣下,羅申還指揮著夏爾巴協作人員完成了一項「艱巨工程」:在緊挨山坡下的亂石堆里挖坑圍欄,建起了一個應急公廁,特別在其中挖出的一個直上直下、深達1米多的糞坑,尤顯難度之大。
轉自搜狐
可過了4月26日,在隊員們完成了往返北坳營地的適應性行軍之後,天氣就開始逐漸轉壞。在完成了一次在北坳的高山適應性行軍之後,4月30日,當第一組隊員劉福勇、陳駿池和李偉文/梁群夫婦在隊長尼瑪次仁的帶領下向海拔7790米挺進的時候,當晚就遭到了暴風襲擊。
轉自搜狐
從第二天開始,高海拔上的大風逐步也席捲了下面的營地,第二組隊員由北坳營地向上跟進時被大風擊退。全體回到前進營地後,攀登前方總指揮王勇峰考慮到前進營地大風不利於隊員休息,決定繼續回撤大本營。誰知,大風已趕在他們之前掃盪了山下的營地,一號營地和二號營的帳篷都被吹得沒了影,大本營也被狂風擺平了近二十頂軍用大帳。
轉自搜狐
從5月2日到9日,無論是大本營還是6500米的前進營地,皆連續出現10級甚至以上的強風。劉福勇和陳駿池在回到大本營的當晚再遭風襲,三更時分拎著睡袋四處投宿。
轉自搜狐
大風打亂了登山隊預先為隊員們准備的多套高山適應計劃。由於沒有一名隊員得到8000米以上的行軍經驗,更多的行軍艱險和心理考驗都被集中到了後來的正式攻頂期間。
轉自搜狐
攻頂的艱險
轉自搜狐
連續不斷的大風在5月9日間歇了下來,但並沒有完全停,時強時弱地變得更難把握。在珠峰地區,沒有哪一個氣象機構敢自詡准確預測出這里的天氣變化,但任何一家的預測都足以影響前線指揮部的決策。
轉自搜狐
5月11日,登山隊從大本營重新出發,正式向頂峰進發。從這一天起,狂風聚起的時候就越來越多,而且其規律也越來越無章可循。
轉自搜狐
5月14日,第一攻頂突擊隊隊長尼瑪次仁帶隊來到北坳營地後,依據瑞士隊的天氣預報,請求把原定在5月17日和18日兩天內的攻頂日提前,因為據稱這兩天會起大風,而中間的5月16日很可能是一個大風間歇的好日子,為此,尼瑪提出了帶隊直跨8300米突擊營地,然後抓住時機直接沖頂的大膽想法,經過近三個小時激烈爭論,尼瑪的提議最終被王勇峰力諫勸止。
轉自搜狐
尼瑪之後說,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第二天北坳起的風就在九級以上,根本無法繼續向上行軍,而且後來真正沖頂時,在8300米以上路線的艱險程度也「超出了我想像中的十倍」。
轉自搜狐
其中有兩處路段,尼瑪認為對所有的登山者都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一是「第二台階」處的那個「中國梯子」,由於梯子上方還有兩塊相互擠對著的巨石,難以接近「台階」的上沿,因此在上到梯子頂時必須抓住側上方的一根保護繩,蹬住側後方岩石的一壁,再跨上對面的這塊巨石,難度很大;其次,就是在接近登頂時「第三台階」的側下方,有一段近30米長、在峭壁上橫切的路段,這時一段借著層狀岩伸出來的岩縫、在崖壁上打出保護繩索做出來的一條路,實際的路寬只能僅僅放下一隻腳,一側是貼著崖壁用岩錐固定的繩索,一側則是垂直落差深達2000多米的懸崖。
轉自搜狐
尼瑪說,在上了「第三台階」以後,比大拇指還要粗的路繩,很多由於風化只剩下了細細的繩芯,很多隊員都要用「快掛」把一堆繩芯扣在一起才會有些安全感。
轉自搜狐
頂峰下的抉擇
轉自搜狐
登山隊第一沖頂突擊隊5月15日回撤到前進營地後,進行了最後的休整。指揮部綜合各個方面的氣象資料,最終將沖頂日確定到了5月21日和22日兩天。
轉自搜狐
與此同時,指揮部還多次強調了沖頂的「關門時間」問題。因為在珠峰發生的多次山難都是在下撤的途中,而這又大多是由於登頂時間太晚而造成的。在珠峰,一個最基本的天氣規律就是,一過中午就肯定要起風。據說,這次在中國隊里給王石擔任高山協作的夏爾巴扎西次仁就是1996年珠峰山難時的參與者。當時霍爾等幾位著名登山家帶領的隊伍在接近頂峰時就陷入了失控狀態,人們忘記了時間,都要沖頂,直到下午4點半左右才陸續登頂,結果天氣大變。作為不多的倖存者之一、扎西次仁有幸提前一步從南坡下了山,但由於在暴風雪中能見度極差,他也是一直走到半夜雲開月現的時候,才找到了營地。
轉自搜狐
這一次,沖頂隊員中第一個遭遇關門時間的是李偉文。由於是最後一個鑽出帳篷來套冰爪,本來就出發晚了些,再加上對走夜路的不適應,李偉文與大隊落出較長的一段距離,並且中間隔著中韓聯合登山隊的6名隊員,在過了「中國梯子」後,他就已經與前隊相差了1個小時,因此他盡管有些心存不甘,但還是順從地接受了王勇峰要求返回的命令。他說:「我當時體力很好,也有能力登頂,但登山應該服從指揮,登頂不是惟一目的。」
轉自搜狐
而當被稱為「老年組」的第二突擊隊准備實施沖頂的時候,幾乎是集體面臨著對於頂峰的抉擇。當時第二組從7790米營地來到突擊營地時,行軍用了近十個小時,比第一組同樣的行軍慢了近三個小時,所有人都為他們第二天的沖頂感到擔心。此外,一名英國隊員小腿骨折,需要救援,第一組成功登頂的陳駿池下撤路上由於胃疼病發,需要接應。這些事情都需要第二組分派出高山協作力量,第二組沖頂隊伍必須主動減員。
轉自搜狐
所有第二組的隊員都在帳篷里默默地掉淚。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身體狀況被認為一直很好的劉福勇主動表示,放棄登頂,隨後就對著大哥王石放聲痛哭。一向不善言語的張梁也在一直默然飲泣,到沖頂隊員們開始准備行裝時,他也做出了參與高山救人的表示。
轉自搜狐
下撤中的經歷
轉自搜狐
作為第二組的隊長,在沖頂過程中羅申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後一個,他比劉建、王石晚了近40分鍾登上頂峰,而且在下撤的途中他把所有的高山協作人員都派給了身體虛弱的劉建和王石,因為三個人沖頂前的這一晚都沒有休息。
轉自搜狐
就這樣,羅申獨自走在下撤隊伍的最後面,在到達8400米左右時他的氧氣瓶里沒有氣了,昏昏沉沉地,羅申說:「當時聽到對講機里說,有三個夏爾巴越過突擊營地上來接應了,再加上也能看見突擊營地,就找了個地方歇了下來。」
轉自搜狐
羅申並不知道,他就在這背風的地方昏睡了過去,他的身旁就是一個早前外國山難者的屍體,直到前來接應的夏爾巴發現他、給他換上氧氣並喚醒他。他事後分析說,有可能身旁那位遇難者死前的情形跟他差不多,要不,不會坐在離營地那麼近的地方死去。
轉自搜狐
而這天的一早,張梁就隨著尼瑪護送英國傷員下山了。路上,身體虛弱的尼瑪在8000米左右
轉自搜狐
倒下時,張梁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氧氣給了尼瑪。張梁回到大本營後說,高山救人同樣是件挺有意義的事,雖然無法與登頂去進行對比,但還是覺得非常值得。
轉自搜狐
劉福勇因為自己的高山靴被登校的小阿旺穿錯了,只剩了一隻自己的鞋和一隻小鞋。只好這一天都在帳篷里陪著登頂下來的陳駿池。他說:「沒登頂是很遺憾,但是山還在那兒,我大劉也還在,以後我還會再來登」。
轉自搜狐
李致新說,隨著登山運動近幾年在國內的迅速普及和發展,登山者的層次也提高得很快,登山的境界追求正越來越成為一個明確的目標。他說,「我們當初就沒想過這么多,當年讓我放棄登頂去營救一個日本人時,我差點恨得都想打那傢伙,怎麼偏偏這時候受傷,誤我大事。後來回過頭看,就發現那會兒頭腦太簡單了,一心光想著登頂,別的什麼都沒有。其實,登山本質就是一種精神,最終就是一個對高尚精神追求的體驗」